很多在日本生活的华人选择回到祖国,心里头还盼着能再次成为中国公民。那这些人都是啥背景呢?咱们该不该欢迎他们回来呢?
近年来,好多日本那边的华人选择回来中国长住,他们特别盼着能被咱们政府认可,也希望咱们能松松加入国籍的规矩。为啥会这样呢?难道是因为日本的1日元寿司不合口味了?咱们到底应不应该欢迎他们回来呢?
改革开放那会儿,咱们国家碰到个问题,就是人才往外跑。不少厉害的人物都出国找工作、安家落户了,就连国家出钱送出去留学的那些学生,拿了教育部的钱,毕业了却留在外国公司干活。有人讲,美国那硅谷能成为第三次技术革命的领头羊,其中一半的功劳得归功于咱们华人。
那时候,中国的许多出类拔萃的人都爱往两个国家跑,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日本。而且说起来,日本对那些中国知识界的大佬们来说,吸引力似乎比美国还要大一些。原因嘛,就是日本离咱们中国近,文化啊、习俗啊这些方面,咱俩国家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说实话,那些在上个世纪跑到日本打拼的人,可真是捞到不少好处。那时候咱们国家还挺穷的,就连大学教授在日本洗个盘子,挣的钱说不定都比在国内领的工资要多。二战后,日本就死心塌地跟着美国混了,美国也没亏待它,朝鲜战争那会儿,把一堆产业链都挪到了日本,特别是汽车制造这块儿。就这样,日本靠着工业大力发展,一路高歌猛进,这好处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美国这个国家老爱靠战争捞好处,但话说回来,在上个世纪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里,美国政府可是吃了大亏,仗没打赢,还花了大堆钱。结果呢,这些钱反而让日本和韩国富了起来。
上世纪80年代,手头宽裕了的日本,又弄出了个“雁行发展路子”。简单来说,就是日本当老大,带着亚洲其他国家一起奔小康。日本就是那个领头的大雁,紧跟着的是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这几个“亚洲四小龙”,算是中间力量。而中国、越南、印度这些,就是队伍最后面的雁子了。
在日本东亚地区的角色划分里,中国还有东南亚那些发展中地区,主要给日本提供便宜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不少国内的有识之士瞅准了这个像大雁排队飞一样的发展模式,全都跟着日本的步子走,一个个卖掉在国内的产业,跑到日本去了。他们心里头觉得,自己作为精英,怎么着也得成为领头雁那个国家的人。
这些人去了日本淘金成功后,又回头把家里的兄弟姐妹都给带到了日本。他们在那边赚的钱可能不算特别多,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回国后跟乡亲们显摆。
2011年是个转折点,他们的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被狠狠打击了一下,因为那年咱们中国的GDP把日本给超了。从那以后,咱们国家在互联网、芯片、汽车制造、自动化设备和高铁这些高科技产业上,那是一个劲地往前冲。到了2015年,咱们工业的GDP都已经超过美国了。到了2022年,咱们国家的GDP总量直接就是日本的四倍了。这一路走来,咱们也就用了短短11年的时间。
现在,在日本的华人心态有了挺大转变,一开始是看不起中国,后来一提到中国就生气,还想方设法地不承认中国的好。这些人特别实际,对他们来说,什么家国感情、亲人血缘都不重要,眼里就只有钱。
在日本的华人,他们曾经怀揣的“日本梦”慢慢破灭了。他们渐渐明白,日本餐馆的盘子并非传说中的洗七遍那么讲究,而在日本打零工,想要攒钱买房子简直是天方夜谭。那些高学历的人才也慢慢看清,日本那些知名企业,其实就是挂着公司牌子的大家族,里面充斥着封建保守的气息。外来的精英人才根本没法融入这些企业的核心圈,公司的权力完全是按照血缘关系来划分的。在日本,就算你当一辈子技术员,到头来也只能混个“资深打工者”的名头。
日本社会表面上看挺和睦的,日本人到哪都爱弯腰鞠躬、笑脸相迎,但这礼貌背后其实藏着深深的疏离感。比起中国,日本社会少了些生活气息,就连他们自己国家的上班族也受不了那份压抑,青年自杀率竟然是全世界最高的。东京呢,也没啥浪漫爱情故事可讲,提起来就是“东京热”和一些“妈妈桑”的事儿。
日本那边的产业链现在受到了中国很大的影响,好多在日本的华人呢,因为想赚钱,就琢磨着回国发展。但问题是,他们现在想回来,可没那么容易了。
中国入籍门槛挺高,想成为中国公民,最少得在中国砸进500万投资。说到高科技人才,那可不是随便说说,起码得是行业里数一数二的大佬,诺贝尔奖得主那种级别就更好了。但话说回来,那些已经出国的人,能符合这些条件的真不多。
很多中国老百姓对那些跑到日本,入了日本籍的华人挺有意见的。他们在国家最缺人的时候,却跑到国外安家,给别的国家卖力。更有甚者,还在网上说自己祖国的坏话。
最近网上冒出个新词儿,叫“数字小怨妇”,说的是那些“嫌国族”。他们在国内过得不顺心,就一股脑儿地把不满往政府和制度上倒。咱们国内的网友对这些数字小怨妇挺不屑的,觉得他们挺可笑。就连那些想回国安家的日本华人里,也有不少能套上这“数字小怨妇”的标签。
根据官方数据,现在日本有八十多万中国人,其中大概六十万是华侨,还有二十万已经加入了日本国籍。这些华侨普遍年纪不大,他们主要是去日本打工,国籍还是中国的。而那些已经入了日本籍的,大多是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人。他们觉得现在祖国经济发展得好,想回来养老,享受国家发展的好处。那我们要不要接纳他们回来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