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万元价位的“准T0”耳塞?解读金平面 GL-AMT16

金平面的气动大耳相信很多发烧友并不陌生,某个与我私交甚好的代理商之前曾经很兴奋地找到我说首款气动单元的耳塞终于要问世了,

金平面的气动大耳相信很多发烧友并不陌生,某个与我私交甚好的代理商之前曾经很兴奋地找到我说首款气动单元的耳塞终于要问世了,这是一个从2020年立项、接近三年才落地的项目,而且上市一阵子以后还没看到任何同类单元的产品出现。GL-AMT16是一个单元振膜口径达到15.5MM的全频气动单元,它虽然售价没过万,但却是一个在部分声音素质上直逼T0、又有一定把玩门槛的东西——这个东西的优缺点相当鲜明,如果你有兴趣的话,这篇文章应该能一次性给你解答清楚了。

首先该吐槽的还是吐槽哈,AMT16这个塞子颜值、设计都平平无奇,而且配色上我个人觉得略显老气,外形方面你可以理解为是类似达音科DK4001那种圆形腔体+柄状连接风格的一个放大版,佩戴倒是没什么问题,不是那种极致贴合的路子,但导管深度合理、舒适度佳,是可以久戴不累的类型。

金平面家的气动单元头戴耳机已经多次亮相过线下展会了,我自己的交流群里也有不少用户很喜欢他们的声音,或者说这是一个至少具备非常高的技术独特性、音色辨识度的牌子,这年头想玩点音频产品的差异化可真不是啥容易事儿,更何况还是在振膜技术层面的。之前金平面也好、HEDD也好,打造出来的头戴式产品都是按照非常大而重的,和气动单元本身的振动面积有关,更别谈作为音箱中的高音单元了。因此,金平面能够把气动单元塞入一个小耳塞里、而且是一个体积正常的小耳塞,其难度自然不言而喻,包括他们参与研发的人员也开玩笑说“能把它作为全频单元给做出来,可能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不过万事开头难嘛,也许从AMT16开始,气动单元的耳塞会是一个新的小赛道。

说回正题来。

金平面的气动单元的头戴式耳机,还是非常值得一玩的东西,声音不仅有着很好的解析力、瞬态、密度,还有着一股子很撩人的空气感,而从AMT16这个耳塞的声音表现力来说,我并不认为它是一个在声音方面有任何妥协的产物——你在金平面家头戴式耳机上所能感受到的优秀特质,AM16几乎都有。

AMT16的售价在万元档,这是一个许多“超旗舰”玩家们完全看不上的价位,但它却在部分的特质上做到了顶级,尤其是声音的瞬态、速度感、信息量的层次、包括声场结像的表现力方面已经达到了耳塞领域的顶级行列,但它的这种顶级是有所牺牲的,因为绝大部分的中低端播放器、甚至是和AMT16同价位的播放器,也不见得能够把AMT16给驱动充分。我给AMT16的定义是,我推荐一些高端便携玩家们去购买一副AMT16来作为“调味剂”,它被充分驱动后所呈现出来的声音虽然不能方方面面去和那些三万档以上的超旗舰们平起平坐,但有部分核心指标是实打实的、远超这个价位的竞品。

如果你让我用一些已经存在的单元类别去描述气动单元是个什么风格的话,首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高频、以及呈现出来的弱音细节/瞬态响应能力,有着类似全频段静电那样的感觉,但又不会让人觉得速度过快、缺乏氛围,优秀的密度和结像让它的高频器乐是有很好的活生感的,而且其声音“浓度”的表达也十分的自然,高中低频部分都自带一些不过分的空气感。AMT16这种空气感和所谓的混响、泛音还不太一样,就好像是一个非耳塞范畴所发出来的空气震动感,也不知道和宣传语中的“振膜展开面积”是否有关,同时它在器乐的形体部分有轻微的染色,好像结像边缘镶了一层亮边一样带点光泽感。AMT16原本的声底如果缺乏了这种空气感和光泽度的话,就会让人觉得单薄、甚至是数码声一些,可以说是整个耳塞的灵魂所在。

AMT16的低频部分追求的是力量、速度、打击感,轻肉感、轻包围度,没有做额外的混响增益,它的这种低频其实对于常见的流行、包括电音和摇滚曲目中的低频元素有着非常好的表达,对于交响乐来说,它的低频优势是【层次】,也就是清晰、干净利落,大提琴应有的琴腔共鸣和纹理感都十分可闻,和更顶级的耳塞相比欠缺的还是一份落地感、极低频的深度。人声的部分,AMT16有一定的润感、高频的光泽度在中频也有所沿袭,声线稍稍年轻化一些、齿音没有去除彻底,但也不会至于呲耳的程度,它的人声表达倾向于一个亚洲系的嗓音范畴,表达不了偏重口一些的欧美、以及偏抒情的爵士,港台老歌的话则需要挑挑歌手类型,总体而言人声的表现是好听、但不算惊艳的。

而除了瞬态、高频、空气感的优势以外,声场和结像的部分也是AMT16可以跨价位PK的部分,它具备的声场表现完全不逊于我手里Kondo Celeste加持下的NG Erebus,包括各种大家耳熟能详超旗舰型号,并且最可贵的地方在于结像位置的【前置感】,能够让你感受到近似指挥位的感受。当然了,部分文辞夸张的KOL张口就是“皇帝位”,我只能说皇帝位的结像在耳塞里是不存在的,“近似指挥位”几乎是我给到一个耳塞声场结像的最高评价,它包括了宽阔的结像、充沛的深度、合理的纵向高度,而且边缘清晰度适中,是一个非常综合向的、全能的声场表达。

但是,以上的所有前提,都需要基于【充分驱动】,否则我上述的内容都会不同程度地“打折扣”,不论你种草与否,我希望你看完这段。

即便是P6Pro这种顶级的便携机器,它因为冗余功率不算很多,所以对AMT16的控制力部分不够从容,建议使用平衡口来驱动。此外,我手头的、我认为能够驱动好AMT16、且音色风格搭配的还不错的,包括但不限于RS8、N8、LP6TI这种底子偏厚的旗舰机型、以及飞傲M17这种虽然音色偏直白却控制力佳的大砖头,以及类似艾巴索DX320 EDX、以及他们的MAX系列这种大功率但兼顾控制力的机型。此外,还有类似德森瑞DTR1+这种虽然只有单端、但具备顶尖控制力和模拟味的机器。如果你觉得这些机器门槛太高,没关系,其实一台不贵的解码耳放一体机也能把AMT16的大部分实力发挥出来,比如iFi的菠萝系列、以及钰龙欧若拉这种中低端的台式机器,可以说是折腾AMT16的“相对廉价解决方案”。如果你手头只有小尾巴的话,其实AMT16的声场厅堂感、整个的瞬态和结像表现都会打不少折扣,虽然依然是那个价位绝对优秀的水平,但买到一个发挥不出潜力的耳塞总归怪可惜的嘛不是?

关于换线,其实AMT16的原线用料足够奢侈了,我也一直鼓励任何品牌方都应该尽可能地去把原线最好,从而也敦促各个线材品牌方去把自家入门的线材做的更优秀、更卷一些。原线是单晶铜+纯银镀金混编可换插头的线材,粗细和柔软度适中,不少千元级的线材搭配给AMT16以后都荣升为“降级线”,这一点是要给金平面点赞的。当然了,AMT16对高频控制力、以及声底厚度的需求都很难让它搭配到合适的升级线,不过我和总代理那边都一直认为万隆银鳕鱼是一个能不改变它声底、而且声音素质大幅度加强的线,尤其是声场又扩了一大圈、结像也是更加的真实凝聚,毕竟银鳕鱼是一根几乎规避了银线绝大部分缺点的线,它不仅低频丰满润泽、全频段还是柔顺细腻的。当然了,这根线已经达到了AMT16一大半的价格,性价比见仁见智,我认为如果你预算不高的话,AMT16的原线几乎不需要你折腾。

出于篇幅限制,其实本文没有写到的部分还有很多,比如AMT16那奢华的包装,以及可换导管的设计。如果各位对于声音的能量感、空气感、包括低频的量感都有更高的要求,可以尝试去更换大口径的导管来进行调味,这是一个具备着很多可能性的产品。

其实看完文章就会发现,“准T0”对于AMT16来说是个蛮贴切的形容,它的部分核心素质达到了耳塞里的顶级水平、部分未达到,而且有一定的驱动门槛,所以虽然它本身只有万元档、但在随身领域里能推好它的机器还真不多,当被“束缚”素质以后的AMT16,声价比就没有那么突出了。毕竟有些用户手持一副三万元的耳塞、但是一千多收个W2这种级别的小尾巴就能发挥绝大部分的潜力,这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省钱呢?因此,对AMT16的推荐人群,除了从声音方面判断它是否适合你以外,如果你是高阶随身玩家、而且希望用一个不那么‘Hiend’价位的预算去买到一个“准顶级”的耳塞的话,这副金平面AMT16,绝对是同价位一骑绝尘的选择。

评论列表

浮生若梦…◑▂◐
浮生若梦…◑▂◐
2023-04-13 00:23
花高价买小耳塞的脑子都有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