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沈醉直到1975年才知道:假装积极的周养浩,被特赦后才露出真面目

1975年,周养浩获释。这位曾被誉为“书生杀手”的国民党特务头子,终于在铁窗生活中熬到了自由的那一天。然而,他出狱后的第

1975年,周养浩获释。

这位曾被誉为“书生杀手”的国民党特务头子,终于在铁窗生活中熬到了自由的那一天。

然而,他出狱后的第一步,却让曾经与他共事、甚至对他有所改观的沈醉大为震惊——他直接奔往台湾。

这一行为,彻底撕下了他在监狱里苦心经营多年的伪装面具,也为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画下了讽刺的注脚。

周养浩的故事,若从头说起,离不开那个风云诡谲的年代。

他出生在浙江江山,家境普通,但自小聪明好学,最终考入上海法学院。

这本该是一条踏实的读书人之路,却因他与国民党情报头子毛人凤的关系,彻底偏离了方向。

学法律的人,往往善于钻营人性和规则的漏洞,而周养浩正是如此。

他从毛人凤的外甥女那里打开了通往情报世界的大门,最终被引荐给了戴笠。

此后,他凭借冷酷的手段和精准的判断,成为了军统中一位让人闻风丧胆的角色。

在那个充满血腥和暗杀的年代,周养浩的名字让无数共产党人胆寒。

他温文尔雅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冷酷的心,被称为“书生杀手”绝非浪得虚名。

杨虎城的死,便是周养浩手上最鲜明的一笔罪证。

当年,西安事变后的蒋介石为了除掉心腹大患,秘密下令处决杨虎城一家,执行者正是周养浩。

杨虎城临死前看着他,眼神中满是愤怒与不甘,而周养浩却连眉头都未皱一下。

或许在他看来,这只是一次例行公事。

不过,风水轮流转。1949年,解放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国共两军的胜负已成定局。

此时的周养浩,已无路可逃。

他试图通过昆明机场逃往台湾,甚至还打电话给昔日的伙伴沈醉寻求帮助。

然而,沈醉的模糊态度和解放军的迅速行动,让他的逃亡计划最终失败。

被捕时,他藏身在一辆破旧轿车里,瑟瑟发抖,哪里还有往日那种杀伐决断的气势。

此后,他被押解至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改造生活。

在功德林,周养浩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

曾经的“书生杀手”变成了一个满口“认罪悔改”的“模范囚犯”。

他背诵毛主席语录,积极参加劳动改造,对待其他战犯甚至表现得彬彬有礼。

对于这样一个人,连沈醉都不得不感叹,这或许是他在铁窗生活中真正懂得了反思。

然而,这种“积极表现”到底是发自内心,还是另有目的,始终是个谜。

时间一晃到了1975年。

那一年,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场大赦,包括周养浩在内的许多国民党战犯,终于等来了自由的曙光。

他们每人拿着一笔不菲的安置费,穿着崭新的西装,带着通行证,满怀希望地离开了监狱。

然而,周养浩的下一步举动,却让人始料未及。

他没有选择留在大陆,也没有试图重新融入社会,而是第一时间赶往台湾。

这一行为,彻底揭穿了他在功德林多年的“改造成果”。

原来,所谓的认罪悔改,不过是他为了早日脱身的一场表演。

然而,命运并未垂青这位急于投奔旧主的杀手。

就在他到达台湾的前后,蒋介石因病去世,蒋经国接班。

新上台的蒋经国并不买账,对这些曾经效忠于父亲、如今又狼狈而来的旧部冷眼相待。

周养浩的野心,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他最终选择远走美国,结束了他与大陆、台湾的所有联系。1990年,他在美国去世,终年84岁。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未再踏上故土。

相比之下,同为“军统三剑客”的沈醉和徐远举,人生轨迹却完全不同。

沈醉在功德林的改造过程中,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罪行,甚至主动协助政府撰写国民党的历史档案。1960年,他获得特赦,成为一个普通的北京市民,过上了平凡的晚年生活。

而徐远举则因为血压过高,在劳改期间猝然去世,结束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回看周养浩的一生,或许有人会觉得他精明过人,懂得见风使舵;也有人会认为他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用尽一切手段掩盖自己的真面目。

但无论如何,他都无法逃避那个属于他的历史定位。

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最怕的不是蒙尘,而是被人刻意抹去。

周养浩的故事,正是那面镜子中最真实的一部分,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复杂与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