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青绿山水俗气,看不出来自然生机,故而不太喜欢。为什么不能既好看,又雅致呢?当然可以了,比如清代画家蔡嘉画过一套《山水册》。他采用青绿技法,描绘江南山水景色,画中流露出浓郁的自然风情。他分别描绘了四个场景,其中两幅都是水村景色只是视角稍有变化。欣赏他画的青绿山水,仿佛一下子来到了江南。
江南有多美,可以从古人创作的诗词歌赋进行了解。想要看到,要么亲眼所见,要么欣赏古人画作。蔡嘉是江苏丹阳人,曾经长居扬州,让他画熟悉的景色肯定会让人动情。道理很简单,倘若不能打动画家本人,又怎么能打动赏画的人呢!那就通过这套《山水册》,看看江南美景吧。倘若来了兴致,不妨说走就走实地游览。

蔡嘉 山水册
青绿山水的创作繁盛于唐宋时期,后来随着文人画的发展,画家们渐渐忽视了青绿山水的创作。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青绿山水很难表现出文人逸趣,其二青绿山水创作周期较长费工费时。先说第一个原因,所谓逸趣情怀更多体现在是否能还原出自然生动之美。明清两代画家创作青绿山水的时候,常会参考元代赵子昂的风格。
蔡嘉在创作中也不例外,哪怕他设色浓重也是在师法赵子昂。不要被画中高饱和的色彩迷惑双眼,仔细看笔墨构图还是相当精道。蔡嘉用笔工整,突出细节,利用环境氛围烘托情感。由于用笔被重彩遮住些许,从构图更能体会到蔡嘉想要表现的抒情调性。

蔡嘉 山水册
一般而言册页尺幅较小,画全景的时候常会在构图上做减法,突出旷远幽深。由于蔡嘉采用青绿技法创作,细节必须足够丰富,否则很难画出生动感。这就需要在构图上更强调起承转合。比如两幅相似的水村景色,侧重不同,都在构图上注意到开合变化。
利用山水相依或者烟云缭绕,让山石树木在前景起到收拢作用,在远景起到铺排效果。这样一来就有了小中见大的感觉,让空间变化显得合理,具有天然韵味。下面这幅平远法构图的水村景色,体现了传统山水画审美倡导的中庸之道。完整统一的构图,在画面最前方添加一只舟艇当成画眼,让人联想到水面连天无穷尽。

蔡嘉 山水册
如果想感受蔡嘉的用笔,可以欣赏这幅江湖行船。波涛翻滚,水花激荡,画中描绘了穿越险滩的场景。已经落下一半的船帆表明水面之下有暗礁需要缓行,画面一角的奇石怪松也在呼应这一细节。
蔡嘉的线条有提按起伏变化,画出水浪动态。岸石松树岿然不动,形成对比关系。有关联,有节奏的线条,与青绿山石又形成线与面的对比。如果在这套《山水册》中选出一幅最佳,非此莫属。

蔡嘉 山水册
从蔡嘉这套作品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写生观察是老生常谈,善用对比关系是关键。他在色彩运用上,能够让重色有古艳浑厚韵味也值得学习。超逸天然的景色,搭配浑厚典雅的青绿,这不正是江南山水的真实面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