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美国禁令下的“例外”:中国科技双子星,越禁越火,美国人离不开

美国市场素以严格的监管和激烈的竞争著称,尤其对中国科技企业而言,这里既是机遇之地,更是风险之海。多年来,从通信设备到消费

美国市场素以严格的监管和激烈的竞争著称,尤其对中国科技企业而言,这里既是机遇之地,更是风险之海。

多年来,从通信设备到消费电子,美国以“国家安全”或“数据隐私”为由,对中国产品实施了一系列限制措施。

然而,在这片充满挑战的战场上,却有两款中国产品逆势突围——大疆无人机和TikTok,它们不仅在美国市场扎根,更在争议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

美国市场的高墙与中国科技的破局

美国对中国科技产品的警惕,几乎贯穿了整个全球化时代。

从早期的华为、中兴,到近年来的海康威视、中芯国际,许多中国品牌在进入美国市场时遭遇了技术封锁、关税壁垒甚至直接禁售。这种背景下,大疆和TikTok的突围显得尤为特殊。

硬件标杆大疆无人机:被美国多次限制,但市场份额始终稳居前列;软件代表TikTok:面临数据安全审查和强制出售压力,用户规模却持续增长。

这两款产品的故事,折射出中国科技在全球竞争中截然不同的两种路径。

大疆无人机:技术优势打破封锁

大疆进入美国市场之初,凭借技术创新迅速打开局面。其产品在飞行稳定性、拍摄性能和价格上形成显著优势,很快成为消费级无人机的代名词。随着应用场景的扩展,大疆无人机逐渐渗透至农业、消防、能源等专业领域。

美国政府对大疆的警惕始于2017年。此后,美国国防部、商务部等部门以“数据风险”为由,多次禁止军方和部分政府部门采购大疆产品。然而,市场反馈却与政策意图背道而驰:由于缺乏同等性价比的替代品,美国地方消防部门、农业合作社甚至部分联邦机构,仍持续通过第三方渠道采购大疆无人机,目前大疆拿下了美国民用无人机80%以上的份额,友商完全不是对手。

TikTok:文化共鸣化解政治阻力

与硬核科技的大疆不同,TikTok以文化软实力撬动美国市场。其独特的算法推荐机制和短视频形式,迅速吸引了年轻用户群体。

从流行舞蹈挑战到知识科普内容,TikTok创造了全新的社交体验,甚至重塑了美国年轻人的娱乐方式。

美国政府对TikTok的审查主要集中在数据安全和内容影响力。2020年,特朗普政府试图强制TikTok出售在美业务,最终因法律挑战和商业复杂性未能实施。此后,拜登政府延续了数据安全审查,但TikTok通过“得州计划”(将美国用户数据存储在本地服务器)等举措缓解监管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TikTok的商业生态已深深融入美国社会。大量中小商家通过平台推广产品,个体创作者借此谋生,这种经济依赖使得全面封禁的代价愈发高昂。据TikTok公开声明,其在美国拥有数千万家企业用户,并间接支持大量就业岗位。

逆势生长的底层逻辑

大疆和TikTok的成功,揭示了突破高端市场的关键要素:

不可替代的技术价值大疆通过十余年深耕,构建了从飞控系统到影像技术的完整专利体系。当美国试图扶持本土企业时,发现重建同等技术链条需要巨额投入和时间成本,最终不得不回归现实。用户需求的深度绑定TikTok则通过内容生态形成了文化影响力。其算法不仅满足娱乐需求,更成为年轻人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这种用户黏性使得政策禁令面临巨大的社会阻力。

中国科技出海的启示

这两款产品的经历,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双重启示:

技术自主是立足之本:大疆的案例证明,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封锁中保持话语权;本土化不是妥协而是策略:TikTok通过融入当地文化,将产品变成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从而获得生存空间。

美国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其既有严格的政治壁垒,也有开放的市场竞争机制。当产品真正满足用户需求时,即便面临政策阻力,市场力量仍会为其开辟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