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生活中,脾胃虚弱似乎成了许多人难以摆脱的困扰。大便不成形、四肢乏力、懒得动弹、舌苔厚腻且有齿痕……这些症状常常被误认为是体内湿气过重。于是很多人盲目地选择补药或中成药,却发现效果甚微。其实,这些症状正是脾虚的表现,而补脾无效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你用错了方法。

脾虚的成因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种类型常被忽视——肝郁导致的脾虚。在中医理论中,肝属木,脾属土。肝气郁结时,就像一个“小霸王”,看到脾这个“弱者”,就会去“欺负”它。因此,当肝气不畅时,脾的运化功能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在补脾的同时,一定要先疏肝。只有肝气调达、通畅,脾才能正常运化。

肝郁脾虚的人往往表现出情绪抑郁,舌质稍红,舌边也可能有红点,而脾虚的人则可能在舌头中间出现裂纹。这些症状表明,单纯补脾是不够的,还需要疏肝。那么,如何在补脾的同时疏肝呢?

四逆散是中医经典方剂,出自《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肝郁脾虚、气机郁滞所致的多种症状。组成为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各6g。也有很方便使用的中成药。

方中柴胡为君药,疏肝解郁,升发阳气,条达肝气,使肝气得以舒畅;白芍为臣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滋养肝阴,防止柴胡升散过度耗伤肝阴。枳实为佐药,行气消积,破气除痞,与柴胡相伍,一升一降,调畅气机;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缓和药性,同时益气和中,保护脾胃。四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调和脾胃之功,是治疗肝郁脾虚、气机不畅的代表方剂。
如果你有什么与疾病防治或健康养生相关的问题想要了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后台私信哦。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