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了543天,任正非还是没能等到爱女孟晚舟归国的喜讯。
今天(5月28日)凌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认定孟晚舟符合“双重犯罪”标准,因此对她的引渡案将继续审理,孟晚舟重获自由梦碎。
孟晚舟
不过,昨天一大早到晚间,一则“孟晚舟被无罪释放”的新闻刷爆朋友圈等社交媒体,甚至有自媒体大V将此事拔高到“国家实力”层面,自嗨到令人发指。
某自媒体自嗨的图文
昨天看到这条“新闻”时,佐强的第一反应就是求证。
一轮求证下来,基本判断是一条fake news。随后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条动态。
现在问题来了,以后如何识别一条新闻的真假呢?
佐强教大家三招。
01
向新闻当事方求证
不管消息来自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你都要保持审慎的态度,先向事件当事方求证。如今,碎片化阅读时代,很多权威媒体为追所谓的独家或时效性,在新闻真实性上翻车的不少。这次出“车祸”的就是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报道截图
那作为个人,又不是记者,该如何向新闻当事方求证呢?
很简单,查询任何当事方的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发声平台,看看是否有相关的公告、声明。
界面新闻的这则快讯中,加拿大法院和孟晚舟是两个新闻当事方,我英文不好,那就先去华为官网和公众号及新浪微博看看,发现都没有任何关于孟晚舟无罪释放的消息。
因为孟案已不是一起普通的司法案件,涉及到中美、中加多方wai交关系。如果加方真做出“无罪释放”的裁决,我相信wai交部会就此发表声明的。
于是,我又登陆wai交部官网,也一无所获。
至此,我基本判断这是一条假新闻。
02
多用常识判断
任何一条假新闻或谣言,里面总有一些新闻要素会出卖自己。
拿上面那个自媒体的“谣言”举例。这是一条连5W都不齐全的新闻,最基本的时间都没有,这还是次要的。
关键破绽出现在图片说明那,这个图片竟然被作者解释为“剪脚镣”,这就太有违常识,侮辱网友智商了。
调整脚镣被解读为“剪脚镣”
众所周知,孟晚舟佩戴的是“电子脚镣”,很常见的一种电子刑具,在国内已被广泛应用,内含GPS芯片和SIM卡,可实时追踪佩戴者踪迹,擅自摘除或超出规定的行动范围,会引发远程监控报警。
按说,这也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如果要解除跟踪和限制行动范围,完全可以在配套的手机或电脑等终端上操作,何须用如此野蛮、粗暴的手段“剪断”?!
所以,就这一点,也基本可判断作者是在自嗨。
这张图片的真相其实是,孟晚舟的同事帮她调整电子脚镣的位置,以便他们在台阶那自在合影。
所以啊,常识很重要,别被人当廉价流量收割了。
以后碰到类似传闻,多从新闻的5W和内容、配图里找有没有有违常识的破绽。
03
多交叉印证
不管消息来自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你都要保持审慎的态度,要不让子弹先飞一会,要不就花点时间交叉印证消息的真伪。
如果消息来自自媒体,要看自媒体的消息来源是哪里,如果来源为传统媒体,那就到传统媒体的官网、公众号、新浪微博、客户端核实,是否有相关消息,如果没有就得打个问号了。
如消息来自权威传统媒体,那就横向到其他传统媒体上查询是否有类似消息发布,如果有且内容不是转载首发媒体,可勉强相信消息真实。
如其他媒体发布了,但内容和首发媒体一样,只是改了标题,那真实性就存疑了。
这种情况下,回到第一招就顺利破解了。这次界面新闻之所以翻车,就是当事编辑、记者缺乏基本的新闻素养,如此重大的新闻,竟然都不像当事方求证。一个电话、一条微信或一封邮件过去,就可避免此闹剧,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做。
十年前财经媒体就曾因不专业翻车
10年前,同为财经媒体的《每日经济新闻》也为这样的“不专业”付出惨痛代价。
2010年10月27日,该报刊发题为《传华为“地震”任正非10亿送走孙亚芳》的报道,任正非为让儿子任平顺利接班,逼走华为前董事长孙亚芳,并为此或付出9亿或14亿元赔偿。
后该新闻被证实为谣言,一周后,每日经济新闻被迫刊发致歉声明,向华为道歉。
该新闻的最大硬伤,就在于记者的消息源竟然是所谓“接近华为的消息人士”,而没有向华为公关部门或孙亚芳本人求证。
这三招,你学会了吗?
以后碰到所谓的“独家新闻”、“重磅消息”,先用这三招过滤过滤,别再被人当廉价流量收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