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作为四川人,连四川的“十大小河帮菜”都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尴尬

“作为四川人,连四川的“十大小河帮菜”都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尴尬”小河帮菜也叫盐帮菜!暮色漫过自贡盐井的天车架,灶台上跳动

“作为四川人,连四川的“十大小河帮菜”都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尴尬”

小河帮菜也叫盐帮菜!

暮色漫过自贡盐井的天车架,灶台上跳动的火苗正讲述着川南的江湖故事。

清代「川盐济楚」的漕运船队载着井盐顺沱江而下,

也捎来了七星椒与汉源花椒的艳遇。

当码头劳工在岷江边支起行军灶,

井盐腌制的仔姜兔已在泸州姑娘的竹篮里酝酿柔情,

这咸鲜热辣的烟火气,是长江支流写给川南人家的散文诗。

如今在宜宾小馆的方桌前,沸腾的仔姜鲜椒兔仍裹挟着江湖儿女的豪情。

老师傅铁勺翻飞间,「活渡」鱼片在井盐调制的酸汤里舒展肌理,

生煎牛肉贴着滚烫的锅壁滋啦作响。

夹起一片浸着藤椒油的冷吃兔,

恍惚看见百年前盐工们用粗陶碗盛装的月光。

那用盐保鲜智慧封存的乡愁,

此刻正化作舌尖的七星椒圆舞曲,

在打拼晚归的都市人胃里,种下一小片温暖的江湖。

「鱼香茄子」

自贡盐帮厨子百年前创的"鱼香"味型本无鱼,

偏用糖醋辣香调出江河鲜意,

软烂的茄子吸饱了琥珀色酱汁,裹挟着葱蒜焦香,

活像儿时灶台边偷尝的那口人间烟火。

如今它仍是川南宴席上最暖胃的开场白,

一筷子下去,酸甜辣鲜在舌尖炸开,

恍惚间仿佛看见,老盐工们就着这道菜痛饮三花酒的豪迈,

连吹过的江风都带着回甘。

「水煮牛肉」

明末清初自贡盐工用牛下水炖煮,

粗粝的辣椒花椒撞出江湖气,汤红油亮里躺着滑嫩肉片,豆芽打底吸饱麻辣鲜香。

这道菜带着井盐之地的豪横,

滚烫热油浇上去的滋啦声里,是川南人把日子煮得沸腾的烟火哲学。

筷子一夹,麻辣鲜烫钻喉入胃,

汗珠子砸进粗瓷碗,配二两小酒嚼几句盐味龙门阵,巴适得板!

「蘸水菜」

小河帮川菜里的"白月光",一碟红油蘸水配时令鲜蔬,看似简单却藏着百年江湖智慧。

相传清末自贡盐工将粗陶碗往黄桷树下一摆,

生椒面撞上滚烫菜籽油,滋啦一声泼出川南人的火辣豪情。

这道菜的妙处全在"蘸"字,白菜心脆甜裹挟糊辣香,

凤尾莴苣脆嫩浸透椒麻味,连汤底都要舀两勺拌饭。

如今街头巷尾支起竹案,老饕们甩开膀子涮烫时,

升腾的热气里蒸着巴蜀人的江湖义气与市井温情,你说巴适不巴适?

「仔姜蛙」

自贡盐帮菜把仔姜的辛香与蛙肉的鲜嫩煸得噼里啪啦。

这道江湖菜裹着巴山夜雨的潮气,辣得汗津津也停不下来,

青花椒的麻像盐工号子般直钻天灵盖。

老一辈说早年盐井旁灶火不断,仔姜驱寒配蛙肉补力,粗瓷碗里盛着矿工们的血气方刚。

如今它仍是自贡夜啤酒摊的灵魂,

蛙腿裹着红油在舌尖蹦跳,仔姜的鲜辣像川南姑娘的泼辣直率,

辣得人大口灌冰啤,却总在结账时喊"老板儿再加份米糕"。

这泼天辣味里,藏着的何尝不是川南人火辣辣的生计与情义。

「火爆肚头」

辣椒堆里翻江倒海的脆嫩,花椒香直冲天灵盖的暴烈,

活脱脱盐工们当年扛盐包时需要的"下饭核弹"。

肚头改牡丹花刀,猛火三颠两翻就出锅,

鲜辣脆爽裹着锅气直窜喉咙,

配口老酒能唠半宿盐井故事。

这菜啊,是川南人把"活着就要酣畅"的江湖气,

全炒进这一盘红亮里了。

「小煎鸡」

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代盐商鼎盛时期。

那时盐工们将鸡腿肉切丁,佐以泡椒、花椒猛火爆炒,用重油重味驱散井场的阴冷潮湿。

鸡肉滑嫩如丝,青花椒的麻与二荆条的辣在舌尖掀起风暴,

最后撒一把仔姜粒,清冽的辛香瞬间点亮味觉。

这道承载着盐都人粗犷豪情的下饭菜,

如今已登上大雅之堂,但街头巷尾的苍蝇馆子里,

铁锅与火苗仍在演绎着百年前盐工灶房的烟火气,

锅铲翻飞间,

小煎鸡用热辣鲜香讲述着川菜江湖里最接地气的温暖传奇。

「酸辣冲菜」

被四川人称为“自家芥末”的神菜,可是带着三国烟火气来的!

传说诸葛亮隐居隆中时,随手炒了把快蔫的青菜,

谁知放几天后香得勾人,一吃竟冲得眼泪花儿直打转。

这冲天灵盖的魔力,全靠芥菜薹里的硫代葡萄糖苷,

炒熟密封后,它悄悄变成异硫氰酸酯,

一筷子下去,鼻腔直通脑门,辣得跺脚直吸气,却忍不住再来一口。

在川南街头,背着竹篓卖冲菜的嬢嬢随处可见。

老饕们会告诉你,性子越火爆的人炒的冲菜越带劲,

虽是无稽之谈,但那份“冲”劲确实像极了川人火辣的性格。

凉拌时撒把蒜末、淋点红油,配着热米饭,

眼泪和汗珠齐飞,却爽得毛孔都张开。

「风萝卜蹄花汤」

这锅奶白浓醇的汤头,是百年盐井旁工人用汗珠子换来的滋味密码。

精选猪前蹄与风萝卜慢煨三小时,

胶原蛋白与萝卜的清甜在陶罐里缠绵,汤色如凝脂却清爽不腻。

老自贡人说"唱完盐工号子喝口汤,毛孔都透着舒坦",

萝卜吸饱肉香变得半透明,蹄花软烂到能抿出胶质,

配着糊辣椒蘸水,鲜辣回甘的层次在舌尖炸开。

这哪是道菜?

分明是川南人把山河日月都熬进了一锅烟火气里。

「冷锅鱼」

一锅江湖烟火,半碗文人风骨。

说是“冷锅”,实则热辣滚烫。

相传苏东坡当年在江舫上与友人吃火锅,

嫌内脏腥膻,便让厨子用刚打的江鱼,爆、炒、熬出满锅红油,

端上桌时鱼熟锅凉,美其名曰“冷锅鱼”。

如今这锅鱼早成了巴蜀大地的活招牌。

花鲢鱼片在红油里一滚,嫩得能掐出汁水,

麻辣鲜香像炸开的烟花,从舌尖窜到天灵盖。

最妙的是那口冷锅,鱼肉吃完还能涮菜,

汤汁越煮越稠,围炉谈笑间,连锅底最后一片菜叶子都带着人情味。

「自贡冷吃兔」

传说张飞偷酒时顺手捎走的兔肉,在干辣椒的簇拥下成就了战前神菜;

又或是盐工们用山泉水卤制的保命干粮,

在烈日下凝成琥珀色的乡愁。

这兔丁啊,辣椒在铜锅里炸成玛瑙色,

兔肉裹着花椒的酥麻,嚼起来像咬开一粒粒小烟花,

辣得鼻尖沁汗却欲罢不能。

冷吃时肉筋弹牙如嚼春风,热拌时香气勾得邻桌伸筷子。

一碟冷吃兔配冰啤,江湖气里裹着千年盐井的咸香,

吃一口就像把整个自贡的烟火气含在腮帮里打转。

(拍拍围裙站起身)要得!

这盘盐帮菜从清代天车架炒到现代CBD,

辣子花椒还是当年那个暴脾气。

你看冷吃兔在外卖盒里跳迪斯科,水煮牛肉哄着00后的胃,

蘸水菜给打工人续命。

走嘛,老板儿,再烫壶老鹰茶!

莫慌到刷手机,夹块仔姜蛙慢慢zuó,让百年井盐在舌头上化开,

管你是996还是007,

这口热辣总把魂儿勾回岷江边的黄桷树下。

你说这盘盐帮江湖菜,巴适不巴适?(挤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