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八月三十日,鄱阳湖康郎山水域,一支装备精良的艨艟舰队正在溃退。突然,一艘蒙冲快船快速冲破硝烟,船头站着一个身长七尺的虬髯大汉,手持丈八蛇矛直扑朱元璋旗舰。
这个人不是别人,他正是陈友谅手下的王牌战将张定边,这个在《明史》中被形容为"骁勇善战"的猛将。
正是这个悍将,差一点单杀朱元璋,改变历史进程。
元至治二年,张定边出生于湖北沔阳一个渔民家庭,这个在《沔阳州志》中记载"幼能挽强弓,射必中鹄"的少年,与同乡陈友谅自小结下刎颈之交。

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月,当陈友谅在黄蓬山举兵时,张定边带着自家渔船队入伙,谁也没想到,这支最初只有三百人的水上特战队,后来竟发展成为纵横长江的六十万大军。
在陈友谅手下,王牌战将张定边是妥妥的六边形战士。
论水战,至正十八年的龙湾之战,张定边指挥舰队逆流而上,用铁索连舟战术大破元军水师。
论攻城战,至正二十年攻克太平路,张定边首创"穴地爆破"攻城法,比欧洲同类战术早两个世纪。
论个人硬实力,至正二十一年的安庆之战,张定边亲率五百死士夜袭元军大营,斩首三千级。

这种全面型人才不仅在元末起义军中堪称罕见,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顶尖的存在,也难怪就连朱元璋都曾感叹:"使友谅有张定边,犹虎生翼也。"
正是这个让朱元璋都感叹的悍将,差点掀翻朱元璋的统一大业。
至正二十三年的鄱阳湖之战,陈友谅投入60万大军、巨舰百余艘,对阵朱元璋20万部队,堪称中国历史上冷兵器时代规模最大的水战。
在八月三十日的决战中,张定边完成了一项载入军事史册的壮举——单舰突击。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张定边亲自选了三十艘快船组成突击队,借助东南风势突破常遇春、俞通海两道防线,直扑朱元璋旗舰,此时的张定边战斗力爆表。
先是连挑三艘拦截舰船,斩杀韩成、宋贵等七员大将,随后用火箭点燃廖永忠座舰,引发连锁爆炸,最后,在左腿中箭情况下,依然能够单臂挥舞80斤蛇矛继续冲锋。
而此时朱元璋旗舰已经陷入绝境,亲兵统领程国胜战死,旗舰舵机受损无法转向,杀红眼的张定边目标直指朱元璋,眼看就要攻过来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幸亏常遇春当机立断,指挥神箭手从侧翼狙击,射伤了张定边,否则,朱元璋怕是已经魂归大海了。明代兵书《阵纪》评价此战:"设非常遇春之冷箭,太祖危矣,此真千钧一发之际也。"
倘若张定边真能成功斩杀朱元璋,元末局势必将陷入更加混乱的状态。
首先,群龙无首的朱元璋大军大概率可能分裂为徐达、常遇春两大派系。
其次,张士诚极有可能趁机夺取应天府,与陈友谅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最后,元廷王保保集团则坐收渔利,重振漠南势力,成为元末混乱局势的搅局者。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现实是重伤的张定边带着陈友谅尸体突围后,随后退守至武昌城,即使这样,至正二十四年,张定边仍以2万残兵硬抗朱军25万围攻85天,日均消耗箭矢5万支,但终究还是没能抵抗住,城破之日,这位战神单骑出逃,从此江湖只留下传说。

永乐十五年,一位须发皆白的道士在武当山玉虚宫坐化,享年95岁。道藏《武当山志》记载,这位道号"玄素"的老者,正是归隐五十余年的张定边。
所以,你觉得张定边如果成功会怎么样?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