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商战,要因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分出胜负了?

特朗普政府2025年祭出的10%饮料浓缩液关税政策,本想扶持本土品牌,却意外在百事可乐身上炸出了一个 “爱尔兰制造” 的

特朗普政府2025年祭出的10%饮料浓缩液关税政策,本想扶持本土品牌,却意外在百事可乐身上炸出了一个 “爱尔兰制造” 的窟窿。

关税子弹飞,本土巨头躺枪

这家百年企业自1974年起在爱尔兰建立的浓缩液生产基地,曾为其节省上亿美元成本,如今却成了套在脖子上的绞索 ——70%的本土供应需要支付 “过路费”,相当于自家仓库被收保护费,而收费者正是自己人。

相比之下,可口可乐凭借90%的本土原料供应,成功规避了这场 “关税误伤”。这种戏剧性反转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全球化时代的产业布局早已突破国界,任何试图用关税筑墙的行为,都可能变成伤及自身的回旋镖。

汽车行业的连锁反应更为剧烈。福特F-150皮卡45%的零部件依赖进口,通用汽车多款车型生产线设在墨西哥,关税政策直接推高生产成本。

这两家百年车企已发出涨价预警,而它们只是美国制造业困境的缩影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调查,380家受访企业中57%认为回迁成本过高,其中人工成本首当其冲。

资本用脚投票,回流美梦难圆

当特朗普团队幻想着用关税倒逼企业回迁时,资本的理性计算早已给出答案。美国制造业平均时薪34美元,是墨西哥工人的6倍多,而生产效率却未见显著优势。即便开出高薪,2025年第一季度全美85万个制造业岗位空缺,暴露了人才断层的致命伤。

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的遭遇堪称典型。这家全球芯片巨头为表 “效忠” 将工厂设在美国,却因找不到合格电工,投产时间从2024年推迟到2025年,直接损失30亿美元。

更讽刺的是,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指出,60%的美国人阅读水平低于小学六年级,连操作手册都看不懂的劳动力,如何支撑高端制造业?

即便用自动化替代人力,美国的基础设施也难堪大任。2024年一场极端天气导致得克萨斯州一个月停电上千次,试想企业刚接下订单就遭遇停工,这种风险哪个资本家敢冒?

美国电网70%的输电线路运行超25年,60%的断路器服役超过30年,这样的 “工业血脉” 根本无法支撑 24 小时连续生产。

基建、人才、供应链,三座大山压顶

制造业回流的最大障碍,在于美国已丧失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库克2018年尝试将iPhone生产线迁回得克萨斯州,却发现当地连充电头模具厂都没有,最终不得不从中国采购。

特斯拉号称 “100%本土化” 的4680电池,90%的正极材料仍依赖中国进口。美国供应链的 “肠梗阻”,在复杂产业中尤为明显。

这种困境并非一日之寒。过去30年,美国制造业全球份额从25%萎缩至17%,460万个岗位流失,国防工业主承包商从51家锐减至5家。即便投入巨资重建,美国银行测算,苹果若10% 的供应链回迁,需耗时3年且成本翻倍,iPhone价格可能飙升至2300美元。这种代价,消费者和市场显然无法承受。

更棘手的是,美国政府缺乏长期战略耐心。两党选举周期迫使政策短视化,而特朗普的 “MAGA” 口号与资本逐利天性天然冲突。世界银行研究显示,美国加征关税的成本90%由本土企业和消费者承担,2025年核心CPI已突破4%,通胀压力持续攀升。

历史倒车:逆全球化的代价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一场 “中世纪城墙思维” 的现代实验。他试图用关税重构产业链,却忽略了三个基本事实:其一,全球化分工是市场选择的结果,非政策所能逆转;其二,美国已丧失重建完整工业体系的人口和教育基础;其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不可阻挡。

这场实验的代价正在显现。加拿大对美国电力加征25%关税,墨西哥威胁退出美墨加协定,380家企业中61%选择布局低关税国家而非回迁。

更讽刺的是,特斯拉为满足《通胀削减法案》自建锂精炼厂,却仍需从中国采购关键技术,暴露出政策目标与现实的巨大鸿沟。

百年后的教科书或许会这样记载:21世纪20年代,某超级大国试图用关税对抗全球化浪潮,结果被历史巨轮碾成制度创新的反面教材。

当特朗普们沉醉于 “美国优先” 的幻梦中时,全球产业链已在悄然重构 —— 而美国,正加速沦为这场变革的旁观者。

【文本来源@楠哥有财气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