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薛宝钗家八十回之前到底有没有搬出贾府这个问题,我以前是专门出过一期视频论证的。但是奈何原文挂在眼皮上,有些人就是喜欢装瞎,愣是一波接一波在那硬洗,说什么薛宝钗全家早就搬出贾府回自己家去了,还专挑一些往期视频评论区和弹幕蹦跶。
好像是想通过刷屏标明,只要他说的遍数够多,就有人相信薛家早已经搬出贾府,那薛宝钗可就清白高贵了,薛姨妈也就不那么厚颜谄媚了,就连薛蟠请客召妓打小妾都显得没那么丢人了呢!
真是给老娘看笑了!今天索性就成全他们的一番好意。我们一起来看看,假设如某些钗迷所愿薛宝钗全家早已经搬出贾府了,他们母子三个在原文中的言行是更合理了?还是更恶心了?
首先我们还是要先回顾一下原著中薛姨妈母子三个在贾府的住处,当年他们初来贾府,是住在梨香院。这个梨香院在贾府东北角上,即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小小巧巧,约有十余间房屋,前厅后舍俱全。另有一门通街,薛蟠家人就走此门出入。西南有一角门,通一夹道,出夹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东边了。每日或饭后,或晚间,薛姨妈便过来,或与贾母闲谈,或与王夫人相叙。
住了几年之后,元春省亲,贾府采买十二个小戏子,要住在府中演习,于是“薛姨妈另迁于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居住,将梨香院早已腾挪出来,另行修理了,就令教习在此教演女戏。”
大观园修建好了,元春省亲过后,命令姊妹们都搬进园子里居住,薛家的女儿薛宝钗被王夫人安排住在了蘅芜苑里。关于梨香院、东北小院和蘅芜院在贾府的位置分布,大概就是如图所示。

仅仅从原文中明确提到的薛姨妈全家的住处来看,他们在贾府已经很尴尬了,因为她们只是贾府媳妇王夫人的娘家亲戚,薛姨妈是贾政中年守寡的小姨子,又带着一对成年的儿女,所以贾政只能安排他们住的尽可能离贾府内宅远一些,为了避嫌。
仅仅从这张简单的图上来看,已经看到很多门口了,但第五十三回里写贾府有多少道门呢?从大门口到内宅大堂一共九道“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当然这在古代肯定是超标逾制了,但本视频不讨论这个,先不管它。
作者既然特意写了贾府宅子里门很多,其实就是写贾府面积大,可见薛姨妈一家子住在贾府里,她和薛宝钗娘俩每天在内宅走动,请安应酬已经够累了,可怜钗迷们居然还要让他们搬出贾府去,薛姨妈和薛宝钗可不得气死了呢!
但人家可不管这些,有观点说薛家在第二十六回薛蟠在书房请客的时候,就已经搬出了贾府,回到了自己家的房子里。
那么所谓的“薛家”在哪儿呢?整条宁荣街都是贾府的产业,薛家的房子就算离荣国府再近,也得和小花枝巷一样二里远近,也就是1000米开外的距离。
按照“薛家早已搬走”的观点,文中提到摆花酒的书房,那是薛蟠自己家的书房,所以薛蟠宴请贾宝玉,并詹光、程日兴、胡斯来、单聘仁等,还叫了唱曲的小倌,在家里吃喝玩乐,高谈阔论“庚黄”的春宫,就不算过分了呢。毕竟薛家也是皇商大户,京城里必然也是住着几进几出的大宅子,薛蟠的书房自然在二门之外,寡母薛姨妈和待嫁的妹妹薛宝钗就算在家里,也不至于受到什么恶劣影响。
虽然逻辑上是合理的,但是呢,作者偏偏设计了薛宝钗在当天晚上夜访醉汉贾宝玉,并且准确的说出了薛蟠请贾宝玉吃外国进口新鲜瓜果菜蔬的事情,还在宝玉屋里三更半夜坐着不走,惹得晴雯都骂人了。
那薛宝钗这是从哪里来的呢?她要是从蘅芜院来的,肯定是和薛蟠里应外合,薛蟠外面灌醉了,薛宝钗里面送上门。要是从所谓的“薛家自己宅子里来”?追着醉酒的宝玉跑,薛宝钗踩点踩的这么准,是坐轿、骑马还是竞走来的呢?薛姨妈让儿子免费请宝玉吃喝,又把女儿薛宝钗免费上门陪聊陪笑,可真是显得更加煞费苦心了呢。
更可笑的是很快到了贾宝玉因为金钏和蒋玉菡的事情被贾政胖揍一顿,薛宝钗给他送的棒疮药是回“家”拿的。
如果当时只有薛宝钗住在衡芜苑,薛姨妈和薛蟠已经搬离贾府回自家去了,那大夏天毒日头底下,薛宝钗一会儿跑到贾母屋里伺候宝玉① ,一会儿跟到怡红院②一会儿又跑回自家宅子里拿棒疮药③。
一会儿又亲自托着走路送到怡红院④,安抚了宝玉和袭人之后,又火急火燎跑回家去找薛姨妈⑤。
书中写道宝玉为了支开袭人,好叫晴雯去给林黛玉送旧帕子,专门打发袭人去找宝钗借书。
却说袭人来见宝钗,谁知宝钗不在园内,往他母亲那里去了,袭人便空手回来。等至二更,宝钗方回来。⑥
二更是什么时间呢?晚上9:00至11:00之间,看来薛宝钗还真是野得很,谁家古代端庄娴雅的大家闺秀,大晚上10点11点了还不睡觉,从自己家又乘车坐轿或跑步,去姨妈家的花园子里住宿去呀?这还没完呢,回去哭了一夜肿了双眼,第二天一大早,“起来也无心梳洗,胡乱整理整理,便出来瞧母亲。”⑦路上被黛玉看见,黛玉问她哪里去,薛宝钗因说“家去”,口里说着,便只管走。
如果薛家真的是回薛家自己的宅子里,那她大早上这样不梳头不洗脸,蓬头垢面、双眼红肿的从姨妈家回自己家看母亲,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在姨妈家被怎么欺负了呢!结果刚回到家里,屁股还没坐热,薛宝钗接受了薛蟠的道歉之后,就又和薛姨妈从自己家跑回贾府看望贾宝玉了?⑧
一时薛姨妈换了衣裳,拉着宝钗进去,薛蟠方出去了。这里薛姨妈和宝钗进园来瞧宝玉。
而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薛宝钗一大早上起来就去瞧薛姨妈了,没有洗脸刷牙吃饭喝茶的状态对吧。她去见自己的母亲哥哥也罢了,可就这么去姨妈家做客,探望那个屁股开花的大表弟真的合适吗?金陵一霸家可真是好教养呢,这做客之道,简直比在自己家还要松弛。
当然,薛宝钗的脚力是永远不会让人失望的,是让我们这些做业务的自惭形秽的。也就是在这一天,众人散了,薛宝钗应该是回蘅芜院去了吧⑨,袭人叫了莺儿来打络子,莺儿正推销她家姑娘不为人知的好处呢!薛宝钗又忽然闪现来到宝玉屋里,⑩亲自指挥着莺儿打个络子把玉络住要紧,而且要用金线才最配,莺儿忙活起来,“宝钗早被蟠遣人来请出去了。”
请到哪里去了呢?按照钗迷们说的薛家早就搬回自己家了,自然是回她们薛家去了⑪,不然薛蟠还在贾府里干什么呢?薛宝钗晚上还要回蘅芜院睡觉的哦。⑫
看看薛宝钗这两天的行程吓人不!瞧瞧这一趟一趟的,箭头都快排不开了,都快把贾府的后门槛踩平了吧!后门口把门的婆子小厮们天天看薛姑娘进进出出的一天刷脸七八遍,可真是太有意思了哈,谁还能比她更无事忙呢!这是真的不怕走大了脚呢,估计贾府的管事娘子们,如林之孝家的,都没有薛宝钗活动量大。

说到这里,某些钗迷肯定又要灵活的调整薛宝钗全家从贾府搬走的时间了,跑出来反对说:不对不对,你这是胡说八道!宝玉挨打的时候薛家还没搬出去呢!薛家是从薛蟠挨揍那段时间才搬出去的!
那样的话,薛宝钗安排薛蟠在外书房请一群伙计外男吃饭,守寡的薛姨妈“命人请了张德辉来,在书房中命薛蟠款待酒饭,自己在后廊下,隔着窗子,向里千言万语嘱托张德辉照管薛蟠。”就都不算没规矩了呢!毕竟薛宝钗家可是读书人家,皇商那么厉害的身份,怎么可能连男女大防都不讲究呢!
好吧,假设这种观点是对的好了。但是偏偏作者又立刻写了薛蝌薛宝琴兄妹来京城,来到贾府投靠薛姨妈。偏偏薛姨妈安排了薛蝌住在薛蟠的书房里,薛宝琴被贾母带着住在荣禧堂里。
众姊妹齐聚大观园,空前热闹,所以就举办了芦雪庵诗社。办诗社当天和前一天都是下大雪,天气寒冷,积雪深厚,道路难行。如乌庄头所说:“今年雪大,外头都是四五尺深的雪……路上竟难走的很。”
探春早起给贾母请安,要扶着小丫头,后面还跟着一个妇人打着青绸油伞,贾母来诗社凑热闹,坐着小竹轿,打着青绸油伞,鸳鸯琥珀等五六个丫鬟,每人都是打着伞,拥轿而来。
再来看看所谓的“已经搬出贾府去自家住的”薛姨妈,冒着大雪也要来赶热灶。可是薛姨妈不住在贾府里,她是一个丈夫没有官职捐衔,儿子又是“活死人”的商妇,她是没资格在京城里坐轿子的,车马难行,一定是同喜同贵打着伞搀扶她腿着来贾府的吧。
忽见薛姨妈也来了,说:“好大雪,一日也没过来望候老太太。今日老太太倒不高兴?正该赏雪才是。”
薛姨妈笑道:“昨日晚上,我原想着今日要和我们姨太太借一日园子,摆两桌粗酒,请老太太赏雪的,又见老太太安息的早。我闻得女儿说,老太太心下不大爽,因此今日也没敢惊动。早知如此,我正该请。”
照这么说的话,不只是薛姨妈踩着厚厚的积雪,跑来贾府,到贾母面前奉承,就连她女儿薛宝钗也是昨天晚上冒着大雪跑回家去传话,又跑回蘅芜苑住宿,可真是风雪无阻,不畏严寒,为了借东风上青云,这母女俩也够拼的呢!
这一天傍晚,贾母才跟薛姨妈问及薛宝琴生辰八字的事情,“大家又闲话了一会方散。一宿无话。”可见说完了话就是晚上睡觉了,可怜薛姨妈又要冒着大雪赶回薛家宅子里去了,也不知道贾府有没有管她一顿热乎的晚饭哦。
六十二回贾宝玉生日那天,特写薛宝钗“一进角门,宝钗便命婆子将门锁上,把钥匙要了自己拿着。”贾宝玉看了不理解,就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一道门何必关,又没多的人走。况且姨娘、姐姐、妹妹都在里头,倘或家去取什么,岂不费事。”
“里头”是指大观园里面,这时候宝钗住在蘅芜苑,宝琴住在稻香村跟着李纨,薛姨妈在潇湘馆伺候林黛玉,三个人都在大观园里住着呢。“家去”自然是说薛姨妈的住处。
宝钗笑道:“小心没过逾的。你瞧你们那边,这几日七事八事,竟没有我们这边的人,可知是这门关的有功效了。若是开着,保不住那起人图顺脚,抄近路从这里走,拦谁的是?不如锁了,连妈和我也禁着些,大家别走。纵有了事,就赖不着这边的人了。”
明明是在贾府里住着,薛宝钗还一口一个“你们那边”、“我们那边”,好像贾府的产业有她一半似的,这话只有尤氏和王熙凤这样宁荣两府的媳妇才能说吧。如果薛家早就搬出了贾府,薛宝钗说的“我们那边”是指至少二里地以外的薛家宅子,那么大观园的角门还要特意留给薛家人方便进出,就连钥匙都能被薛家大小姐捏在手里,限定只让薛家人走这个门,不让贾府的人走,可真是太滑稽了呢!

又因为薛宝琴和贾宝玉似同一天生日,薛蝌也在家里置办了酒席。
谁知薛蝌又送了巾扇香帛四色寿礼与宝玉,宝玉于是过去陪他吃面。两家皆治了寿酒,互相酬送,彼此同领。至午间,宝玉又陪薛蝌吃了两杯酒。宝钗带了宝琴过来与薛蝌行礼,把盏毕,宝钗因嘱薛蝌:“家里的酒也不用送过那边去,这虚套竟可收了。你只请伙计们吃罢。我们和宝兄弟进去还要待人去呢,也不能陪你了。”薛蝌忙说:“姐姐兄弟只管请,只怕伙计们也就好来了。”宝玉忙又告过罪,方同他姊妹回来。
可能就是因为薛宝钗在这里明确提到了“家里”,也常被拿来当做薛家早已经搬出贾府的论据。可是真的求求了,好好睁眼看看吧,薛蝌要是真的在薛家的宅子里置办酒席,宴请店铺的伙计们,薛宝钗、薛宝琴和贾宝玉就这么轻松的从贾府到薛家来回溜腿吗?倒也不是不行,但问题是两个古代的大姑娘,一个大公子,其中还有一个姑娘订了婚,这样一起招摇过市真的合适吗?
而且如果薛家早就搬回自己家去,薛姨妈除了贾母拜托她照顾林黛玉那段时间之外,居然也是随时都出现在贾府里的。比如贾宝玉被紫鹃试玉吓得半死那回,薛姨妈在场安慰王夫人和贾母;又和薛宝钗前后脚跑到潇湘馆里看林黛玉;迎春回门哭诉命苦的那回,薛姨妈也在场。难道他们薛家自己家就没有一点儿药忙的事吗?怎么天天长在贾府里一样,什么人的什么事儿她都要掺和一下。
最可笑薛蟠说亲的那一回,薛姨妈居然打发了薛蟠的小妾香菱去找王熙凤。
宝玉便转身笑问道:“我的姐姐,你这会子跑到这里来做什么?许多日子也不进来逛逛。”香菱拍手笑嘻嘻的说道:“我何曾不来。如今你哥哥回来了,哪里比先时自由自在的了。才刚我们奶奶使人找你凤姐姐的,竟没找着,说往园子里来了。我听见了这信,我就讨了这件差进来找他……”
一个富商家的美貌小妾,就这样大老远从自家宅子里跑出来,跑了好几里地,一路跑到贾府的后花园里,要穿过这个花园子,去贾府成了婚的少爷、少奶奶屋里跑腿传话。真是不知道该吐槽薛宝钗家的家教规矩等于零呢,还是该吐槽贾府像个免费开放的打公园,总之都挺离谱的。
只要“薛家早就搬出贾府”的论点成立,离谱的不只是金陵一霸家的这些人,贾府的人也都不正常了。
第七十六回贾府中秋夜宴,林黛玉和史湘云离席良师,又偶遇妙玉,三个姑娘一起去了栊翠庵聊天喝茶。黛玉的丫鬟紫鹃和湘云的丫鬟翠缕到处找自家小姐。
书中写:忽听叩门之声,小丫鬟忙去开门看时,却是紫鹃翠缕与几个老嬷嬷来找他姊妹两个。进来见他们正吃茶,因都笑道:“要我们好找,一个园里走遍了,连姨太太那里都找到了……”
两个丫鬟大姐姐,都是公府侯门里的“副小姐”,平时根本连二门也不能出去,大晚上为了找自家小姐,不仅走遍了大观园,还跑出了贾府,到几里外薛家的宅子里寻了一遍,又跑了回来?这可真是太不合情理了!丫鬟的名声要不要,小姐的名声要不要啊?我先笑为敬!
有些事情,薛姨妈、薛宝钗这种不知礼义廉耻,不知尊重体面的人做可能不会让人觉得太反常,因为她们平日里这种事做的太多了。但是一旦套到别人身上,就连黛玉和湘云的丫鬟做,其实都不合适。
哦对了,薛蟠娶亲后和夏金桂闹得鸡飞狗跳,可是“宁荣二宅之人,上上下下,无有不知,无有不叹者”,如果不是他们住在贾府里,贾府上下难道组团去薛家看热闹了不成?
所以,请某些钗迷以后不要再来跟我说什么“薛家早就搬出贾府,回自己家住去了”这种蠢话,这属于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或者砸薛宝钗和薛姨妈的脸而已。
最后,再放一个最明显的关于薛姨妈一家子没有搬出荣国府的证据,那就是宝玉生日那一回,明确写道过:宝玉清晨起来,拜了祠堂,遥拜过贾母、贾政、王夫人,又去了一趟宁国府,“行过礼,坐了一回,方回荣府。先至薛姨妈处,薛姨妈再三拉着,然后又遇见薛蝌,让一回,方进园来。”
瞧瞧吧,只有薛姨妈和薛宝钗整天喜欢把他们在贾府的住处叫做“家”,作者写的可是“薛姨妈处”。
那既然有这么明显的证据,为什么不早贴出来呢!明显的证据何止这一个呢!就是有些人宁愿装瞎胡说八道,也不肯承认薛姨妈一家子厚颜无耻赖在贾府当寄生虫还妄想反客为主的。
所以,就只好让大家都一起看看,只要《红楼梦》作者不改写原著故事,就算“薛姨妈一家早就搬出贾府”是真的,也只不过是显得金陵一霸更可笑,更无耻而已,并不会让薛宝钗变得高贵清白,也不能证明他们一家子不占贾府便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