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52岁上海阿姨的“去家务化”装修,凭啥火上热搜?

最近刷到个视频,52岁上海阿姨晒新家,评论区炸了:“这哪是装修?分明是给家务‘上枷锁’!”点开一看,阿姨家没雕花吊顶、没

最近刷到个视频,52岁上海阿姨晒新家,评论区炸了:“这哪是装修?分明是给家务‘上枷锁’!”点开一看,阿姨家没雕花吊顶、没复杂地轨、没花里胡哨的装饰,却被夸“住10年都不腻”。

原来,她用“去家务化”设计把家务量砍了一半——这波操作,凭啥让全网抄作业?

从“面子工程”到“里子实用”,阿姨的装修逻辑戳中了多少人的痛?

先说说阿姨家的“硬核操作”:天花板没做传统吊顶,而是选了双眼皮石膏线,双层线条简洁不压层高,关键是没藏灰的槽沟,拿鸡毛掸子一扫就干净;地面通铺大尺寸瓷砖,缝隙少到肉眼难见,拖地时拖把一推到底,再不用弯腰擦砖缝;推拉门放弃了传统地轨,改成隐藏式吊轨,扫地机器人畅通无阻,再也不用蹲地上抠地轨里的头发渣子……这些设计听着普通,却全是“反家务”的小心机。

为啥这设计能火?

看看评论区就懂了:“我家吊顶缝里全是灰,拿梯子擦一次腰要疼三天”“地轨藏污纳垢,每次打扫得用牙刷刷”“开放式架子上的摆件,三天不擦就一层灰”……原来,太多人被“中看不中用”的装修坑过。

有家装趋势报告显示,“去家务化设计”早在2023年就被列为年度九大流行趋势之首,背后是大量业主的真实痛点——下班后最烦的就是打扫,尤其是开放式架子积灰、地轨藏污这些“装修坑”,让家从“避风港”变成了“第二战场”。

阿姨的聪明之处,就是把“好打理”刻进装修DNA里,让家真正服务于生活,而不是消耗生活。

“去家务化”不是偷懒,是对生活的清醒认知

有人说,这设计是不是太“功利”?

少了点审美?

但阿姨一句话点破:“家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看的。”你看她选瓷砖时特意避开柔光砖——虽然摸着高级,却像块“吸灰磁铁”;做柜子时坚持顶天立地——不留顶缝积灰;厨房台面选了无花纹材质——油渍一擦就净。

这些细节,哪是偷懒?

分明是把生活经验变成了装修指南。

这种清醒,恰恰戳中了当代人的生活困境。

现在谁不是白天996,晚上带娃,哪有时间和精力搞“精致穷”装修?

参考资料里提到,“去家务化”不是不做家务,而是减少那些“无意义劳动”——比如擦摆件、扫吊顶灰、抠地轨缝,把时间省下来晒晒太阳、逗逗猫、看本闲书,这才是日子该有的样子。

就像网友说的:“以前装修总想着‘别人来我家会不会觉得高级’,现在只想着‘我自己住得舒不舒服’——这不是退步,是活明白了。”

这股装修风,吹来的是对生活本质的回归

从“去家务化”装修的走红,能看出当代人生活观念的巨变。

以前装修流行“欧式大吊灯”“雕花背景墙”“开放式酒柜”,现在大家更爱“通铺大瓷砖”“隐藏式收纳”“极简吊顶”;以前觉得“装修越复杂越有面子”,现在明白“装修越简单越好打理才是里子”。

这不是审美降级,而是对生活本质的重新审视——日子过得舒服,比“看起来高级”重要一万倍。

就像阿姨说的:“装修这事儿,颜值和实用都得要,但实用一定得占大头。”毕竟,最美的日子不是“家里一尘不染”,而是“晒着太阳翻书时,不用操心哪块瓷砖没擦干净”;最舒服的家不是“像样板间”,而是“随便躺、随便坐,打扫起来不费劲”。

这股“去家务化”的装修风,吹来的不仅是设计理念的更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觉醒——我们终于学会了,把日子过成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

下次装修时,不妨学学这位上海阿姨:少点“为了好看”的冲动,多点“为了好住”的算计。

毕竟,家是用来装生活的,不是用来装“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