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每个人的晚年都是一场血雨腥风。
晚年生活,大多身不由己。
但也不可否认,就是会有些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安祥。
自己开心,也能得到晚辈的尊重和关心。
一个人晚年能不能获得幸福,主要看认知和本性。
有着高认知的老人,能够顺应自然,能够看清人性,所以能够活得坦荡,从容。
本性善良的人,能够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也不会有过分的要求。
能照顾好自己,也能够让别人舒服。
我50岁之后想通的事,晚年幸福的老人,都有这4个特点。
一个人,要想老了幸福,一定要尽量让自己具备这4个条件。

身体健康,老了才能生活自理,才能够不拖累家人,才有安祥度过晚年的可能。
如果身体不健康,不管有钱没钱,日子都不会好过。
没有钱,身体不健康,会被家人冷落轻视,会受到更多的凄风苦雨,会感受到更多的人情冷暖。
就算有钱,如果身体不健康,也照样会给晚辈带来麻烦,会影响到儿女的生活质量。
久病床着无孝子。
有钱,也不会被照顾得很周到。
自己也会因为晚辈的不耐烦,心里难过。
所以,一个人,不论多大年纪,都要先保证身体健康。
在能干的时候,身体健康,可以少花钱,也不可以为家人付出,可以力所能及地挣钱。
在不能干的时候,能够生活自理,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晚辈添麻烦,就是给儿女减轻负担了。
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如果有钱,不用儿女出钱,偶尔还能够帮衬一下儿女,儿女会更孝顺,也会更关心,就会感觉幸福,喜乐。
如果人老了,没有很多钱,只要身体健康,能够生活自理。
不让儿女出钱出力的照顾,虽然帮不上儿女什么忙,能够不添麻,也是对儿女的支持了。
儿女也会在有余力的时候,关心照顾父母的起居。
身体健康,能够生活自理,想吃什么自己做,有自己的家,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自己开心,儿女也开心。

身体健康,手里没钱,也没有退休金,如果没有那么多想法和计较,生活也能很平静。
晚年身体健康,如果手里有钱,或者有很高的退休金,生活得会更幸福一点。
所以,有退休金的老人,往往更自信一些,因为老了不用依靠别人活着。
没有退休金的老人,就会很焦虑,希望能够存一笔养老钱,到老了,能够有钱吃饭,能够在病了的时候,有钱治病。
有钱,就会有尊严,也有体面。
退休金也不是谁都会有的。
我就没有,而且,像我一样,干了一辈子,到老了没有退休金的人,也不在少数。
为什么没有退休金?
是因为在年轻的时候,并没有特别重视;
为了家庭已经拼尽全力,也无暇顾及自己的以后。
及到到了老年,才猛然发现,没有退休金的老人,活得会很艰艰难。
于是,一直到了五十岁,才开始为自己考虑。
想着为自己攒点钱,也是攒老年人生活的底气。
有人说,趁能吃的时候,想吃什么吃点,想穿什么去买,不要委屈自己,不要一天到晚就想着省钱。
我不太认可这个观点。
我觉得,五十岁之后,要尽可能地省点钱。
吃得再好,穿得再好,在别人面前再有面子,手里没钱,心里也是苦涩的。
如果手里有钱,吃得简单一点,穿得简单一点,内心是有安全感的。
我不觉得,取悦自己,善待自己,就是让自己吃很多好吃的,穿很多新衣服。
我觉得,存钱,是让自己心安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如果有退休金,晚年已经幸福了一半。
如果没有退休金,一定要让自己身体健康,要让自己手里哪怕是有一点点的存款。
也比一无所有,什么都靠儿女要好得多。
晚年手里有钱的老人,更能得到儿女的孝顺和尊重。
手里有钱的老人,晚年也都能过得不辛苦。

人是感情动物,离了感情,也不会幸福。
就算身体健康,就算手里有钱,如果是一个孤家寡人,如果是一个人生活在孤岛上,也不可能会感到幸福吧?
所以,对于老人来说,钱很重要,感情也很重要。
老年人的感情,一半是来自儿女,一半来自伴侣。
现在很多的人,老了都不敢指望儿女,是觉得现在的人都自私,只顾自己。
白岩松说,70后可能是孝敬父母的最后一代,是不被儿女孝敬的第一代。
我觉得,也不是现在的孩子品德差,是因为现代的父母,都为孩子付出太多了,只教会了孩子享福,没有教孩子付出。
所以,现在大多的孩子,都没有为父母做过什么,也就不会为父母做什么。
要想让儿女孝顺,不能做自私的老人,也不能做太无私的老人。
儿女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像对待外人一样,正常的对待孩子。
要对孩子好,也要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和回报。
一个从小得到父母的爱,并且懂得感恩和付出的孩子,长大了会孝顺父母,也能够和父母保持亲近的关系。
一个一直忽视冷落孩子,却只想从孩子身上索取的父母,虽然孩子被迫付出,内心却是抗拒的,也不会有真正的孝顺和尊重。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互相的。
不要一味付出,也不能一味索取。
对孩子如此,对伴侣也是如此。
如果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和儿女,和伴侣相处,晚年会幸福,也能得到真情。
有健康,有亲情的老人,才会更幸福。

一个本性善良的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也能够得到内心的宁静,感受到幸福。
记得大作家刘震云说过她的姥姥。
他说,他姥姥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
但是,她是村里的明星。
他姥姥年轻的时候,给地主家割麦子,虽然不到一米五的小个子,身高马壮的汉子都比不赢她。
每次她都是第一名。
有一次,他问他姥姥,割得那么快,是有什么诀窍吗?
他姥姥说,她并没有诀窍,只要弯下腰,不割到地头,就不直腰。
因为直一次腰,后面就会想直很多次。
她没有因为是帮着地主家做事,而偷懒取巧,而是实实在在地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也因此得到了全村人的尊重。
他说,他姥姥活到八九十岁,从来不让人伺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儿女添麻烦。
就在他姥姥临走的时候,还在对晚辈交代,她死了之后,不要哭。家里还有一缸豆子,可以用来磨豆腐招待来帮忙的人。
在活着的时候,不给晚辈添麻烦,连去世之后的事情,也安排得妥妥帖帖的。
刘震云都五六十岁的人了,每想起他姥姥,都掉眼泪,觉得他姥姥是最善良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