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一笔封禅
作者@何鲸洛
11月22日。
由马云持股99.9%的杭州大井头贰拾贰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新增一家子公司——马家厨房。
主营预制菜、农产品加工和批发等。
一石激起千层浪。
预制菜又被吹上了风口浪尖。
①趣店预制菜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预制菜这种东西第一次广泛进入大众视野,并成功让人反感,应该源于去年趣店罗敏的一场直播。
2022年7月17日。
在直播首秀一个月后。
趣店集团创始人、CEO罗敏在其抖音直播间,9587万人次的关注下。
端出了一盘“预制菜”。
次日。
罗敏更是发布会上表示。
“趣店计划未来三年将支持十万用户创业开店,还会为缺少资金的商家提供一年免息贷款,喊话宝妈加盟。”
作为趣店继消费信贷、汽车融租、奢侈品电商、高端家政、在线教育等领域之后的第15次创业。
罗敏必然对预制菜抱有极大的期待。
只是现实急转直下。
只是现实。
8月1日。
罗敏将个人账号改名为趣店预制菜后再未现身于公众视野,趣店陷入倒闭传闻。
8月14日。
趣店预制菜进行了最后一场抖音直播,目前已停播多日,其在各大电商平台的菜品处于售罄状态。
8月22日。
趣店内部人士告诉相关记者。
预制菜项目没有暂停,只是正在对菜品内容物和市场覆盖范围这两方面进行优化,预计本周会重新上架新菜品。
9月。
财报显示:
将“精简预制菜业务、进行裁员、结束供应商合作、清理库存”。
第三季度末。
有数据显示。
趣店宣布进军预制菜不到半年。
就亏损了8.5亿。
2023年第一季度。
财报显示。
趣店预制菜项目被放弃。
②万亿风口上的预制菜?▽当我们志得意满以为舆情战胜了资本。
殊不知趣店预制菜只是一个被资本吹破的泡沫。
2021年12月。
美团买菜“象大厨”X“必吃榜”专区上新,联合大众点评“必吃榜”推出广州酒家、陶陶居、那都不是锅等预制菜品。
2022年1月。
预制菜个股连收七个涨停板。
接下来。
12月。
格力摸着趣店过河。
投资5000万元成立预制菜装备公司。
各路资本前赴后继。
其实并没有在网民中引起多大的反响。
直到它们“上达天听”。
2023年2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预制菜首次亮相中央一号文件。
预制菜“堂而皇之”进入大众视野。
有了官方“背书”。
预制菜大行其道。
6月。
杭州。
6000元喜宴16道菜有7成都是预制菜。
而其真正的价值。
有商家说。
1196元就能配齐。
8月。
统一推出预制菜明星产品——水煮牛肉。
如果说5988的婚宴只是“一时大意”。
统一入局算是“情有可原”。
那么预制菜进入校园就有些“利欲熏心”。
9月。
江西。
当地中央厨房给当地公办幼儿园配送预制菜。
因食物质量低劣、口感差、分量少、配送不及时,部分学生出现身体不适等问题,引起了家长的愤慨和投诉。
好在随后。
教育部拨乱反正。
经研究:
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尽管食客正在竭力抵制。
但预制菜的风依旧再吹。
根据艾媒咨询显示。
2019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2445亿元,2020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2888亿元,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为3459亿元,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为4196亿元。
2023年中国预制菜规模将达到5156亿元。
预计2026年达10720亿。
每日经济新闻发文称:
截至2023年6月。
我国的预制菜相关企业超过6万家。
在这条产业赛道上。
有传统的食品加工企业,有大小饭店、酒店,也有缺乏餐饮经验的新加入者。
由于门槛低、可复制性强,更由于行业标准化程度不高,预制菜目前仍处于“群魔乱舞”的阶段。
其中。
更是不乏过度使用调味品或添加剂的问题。
③预制菜何罪之有?▽在讨论预制菜之前。
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预制菜到底是什么?
按照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标准:
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预制菜一般分为四类:
即食:如八宝粥、即食罐头
即热:如速冻汤圆、速冻饺子、自热火锅
即烹:就是半成品菜肴,在锅里一加热就可以食用
即配:最常见的是各种沙拉、免洗免切的净菜
最早。
1829年,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规模生产的罐头厂建成;
1872年,美国发明了喷雾式奶粉生产工艺;
1885年乳制品生产正式成为工业生产的一部分……
因此。
在某种程度上。
如果不算上中国古代的腊肉、腊鱼、腊肠,以及腌菜、酱菜……
“预制菜”已经有了将近200年的历史。
预制菜的诞生源于人们对于便捷、快速、高效的餐饮需求。
不管食客有多反感。
对于一个高达万亿的市场。
预制菜都已经是一种无可逆转的趋势。
早在2000年左右。
预制菜就开始在中国用于餐馆、酒店等B端场景。
2020年疫情以来。
宅家消费爆发。
预制菜一时间走进了千家万户。
时代的浪潮下。
预制菜占领商场并不可怕。
怕的是它不给食客选择。
5988的喜宴或许只是个例。
但是5元料理包翻个上十倍却是常规操作。
要知道:
预制菜本就因为批量生产、防腐剂、反时令等因素成本压缩到了最低。
上桌之前如果再省去各种人工成本。
其可谓是“暴利”。
这应该也是资本顶着悠悠之口上下其手的原因。
我们怕的不是没有选择。
我们怕的是“滥竽充数”。
毕竟。
大多数人选择在外面吃要的就是便捷、营养和格调。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说实话。
我们并不讨厌包子、八宝粥、速冻饺子这样的预制菜。
毕竟。
它们不是主食。
我们讨厌的是它们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