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30%~5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发生尿毒症,7个方法可以帮您避免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糖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糖尿病”这三个字,听着不吓人,但拖着不治、管不好,它就像个“温柔的杀手”,悄无声息地伤害你身体里的每一条血管、每一个器官。

尤其是肾脏——这个每天像个“老黄牛”一样默默过滤血液、排出毒素的器官,在糖尿病的长期“折磨”下,最后常常“罢工”,演变成我们常说的“尿毒症”。

一句话概括:糖尿病不光是“血糖的事”,它还可能是你肾脏健康的“头号杀手”。

而根据《中国糖尿病肾病诊疗指南》统计,糖尿病患者中,30%到50%最终会发展为尿毒症,换句话说,两个糖友里,可能就有一个要和透析打交道,甚至走到换肾的地步。

那问题来了: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得尿毒症?而我们又该怎样避开这颗“雷”?今天就来聊聊这个关乎“肾”命的大问题。

糖尿病和尿毒症:一场“慢性谋杀”

你有没有想过,肾脏这么“深藏不露”的器官,怎么会被糖尿病“攻陷”?其实,糖尿病就像是一场慢性的“血管病”,当你的血糖长期控制不稳定,血液中的高糖会像“糖浆”一样腐蚀血管壁,尤其是那些最细小的毛细血管。

而肾脏偏偏就是“毛细血管大户”——肾小球里密密麻麻的血管团,承载着过滤血液的大任。

糖尿病一来,肾小球的“滤网”就开始出问题:先是漏蛋白(尿蛋白阳性),再来是滤功能下降,最后发展成慢性肾病,甚至尿毒症。

有经验的医生常说:“糖尿病不是害你一时,是害你一世。”这话一点不假。

“有糖一族”如何自查肾功能?

你可能会问:“我血糖刚高一点,有必要这么紧张吗?”嘿,别拿“刚高一点”当挡箭牌。糖尿病肾病常常是“无声无息”的,等你真有明显症状,比如腿肿、乏力、尿少、贫血了,肾功能早就掉到底了。

那怎么早发现早预防?

医生建议:糖友每年至少做一次“肾功能+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尤其是尿微量白蛋白,它是糖尿病肾病的“早鸟信号”,只要开始漏,就得警惕。

方法一:控糖别“打太极”,稳住才是王道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一个通病:吃药靠心情,控糖靠感觉。其实控制血糖不是“今天好点、明天放飞”的事,它得像种菜一样——天天浇水、定期除草,才能收成好。

研究早就证实,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血糖控制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越是血糖波动大,肾脏受损就越快。

所以,建议糖友根据医生建议定期监测血糖,保持空腹血糖在5.6~7.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0 mmol/L。别小看这些数字,它们就是你肾脏的“防护罩”。

方法二:控压控脂,别让“帮凶”捣乱

你知道吗?高血压和高血脂是糖尿病肾病的“加速器”。

根据2024年《中华内科杂志》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其肾功能下降的速度是单纯糖尿病患者的1.8倍。而高血脂则通过“脂肪毒性”进一步损伤肾小管。

所以,控制血压目标是:低于130/80 mmHg;控制血脂目标是LDL胆固醇低于2.6 mmol/L。可以选择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它们不仅降压,还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方法三:饮食“做减法”,盐糖油都要少

说到吃,咱中国人最难改的就是口味重。一碗剁椒鱼头、两勺老干妈,吃得那叫一个过瘾,可对肾脏来说,简直是“压力山大”。

食盐摄入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建议每日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内,能少则少;油炸食物、动物内脏、甜饮料,这些“隐形糖”和“坏脂肪”也要尽量避免。

同时,蛋白质的摄入也得“有节制”。不是不吃,而是要“优质蛋白”,比如鸡蛋清、鱼肉、豆腐,适量摄入。北方地区如吉林、黑龙江,冬季饮食偏咸,建议冬天多喝水、多吃粗粮,少腌制。

方法四:动起来,别做“沙发土豆”

在一些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像陕西安康、四川达州,很多糖尿病患者常年不运动,靠“种地”维持体力,但缺乏有氧锻炼,血糖控制往往差。

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太极、广场舞甚至跳绳。研究显示,规律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五:别乱吃药,肾脏不是“解毒神器”

你是不是以为“中药无毒”?其实,一些中成药或偏方,尤其是含马兜铃酸的药材(如关木通),长期服用会直接导致肾小管坏死。

202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东南亚地区因滥用草药导致的肾衰竭占慢性肾病病因的12%。所以,服药前请一定咨询医生,尤其是肾功能不好的人,切记不可擅自用药。

方法六:别等渴了才喝水,喝水对肾是“洗澡”

肾脏最怕啥?最怕“水少活多”。水喝少了,尿少了,毒素就堆积在体内,像厨房下水道堵了,长年累月就会出问题。

建议糖友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分多次饮用,避免一次喝太多。特别是在广东、广西等湿热地区,出汗多,饮水更要跟上。同时减少含糖饮料,多喝白开水或淡茶水。

方法七:定期复查,别让“沉默的杀手”偷家

尿毒症往往不是某一天突然爆发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只要你有糖尿病病史,就要把肾脏当作“重点保护对象”。

建议每3~6个月检测一次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尤其是糖龄超过5年的患者。宁可麻烦点,也不要等到肾脏“打罢工”才后悔莫及。

世界各地的新发现:肾病预防也有“黑科技”

近年来,全球在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上也有不少突破。

比如SGLT2抑制剂类降糖药(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不但能降血糖,还能显著减缓肾功能下降的速度。根据2022年《柳叶刀》杂志的研究,这类药物能将糖尿病肾病进展风险降低33%。

还有来自冰岛的研究团队发现,一种名为“肾小管再生因子”的蛋白,可能在未来用于修复早期肾损伤。虽然这些技术还未普及,但未来可期。

结语:别让糖尿病“肾”人不倦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带来的“连锁反应”。肾脏是你身体的“净水器”,一旦损坏,修复的代价太大、代价太高。

我们不能和命运“干架”,但可以与健康“谈一场恋爱”。从今天开始,多检查一次,多锻炼一回,少吃一口咸菜,都可能让你离尿毒症远一些。

别忘了,你的肾脏,每天都在为你默默工作,它不是铁打的,也想被温柔对待。

参考文献:

[1]钟雪梅,陈敏,凌雅韵,等.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25,36(06):732-736.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10):721-755.

[3]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草药与肾毒性:东南亚观察分析[J].2023年,389(7):1015-1022.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评论列表

难忘绥德
难忘绥德 6
2025-04-26 19:34
扒来的屁文!
mnbvvcxz12345
mnbvvcxz12345 3
2025-04-29 09:31
胡编乱造 目的是推销药品
用户16xxx16
用户16xxx16 1
2025-04-28 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