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计算机专业有必要读研吗?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

计算机有两条路线:1、工程型的码农。2、算法型的科研。走第一条路线的话,研究生确实没太大必要,读研三年,远不如工作三年带

计算机有两条路线:

1、工程型的码农。

2、算法型的科研。

走第一条路线的话,研究生确实没太大必要,读研三年,远不如工作三年带来的提升。

走第二条路线的话,读研就很有价值了。

第二条路线,学历越高越好,能读博士更好。

第二条路线走起来比第一条路线困难,到成功后的收益也更高。

职业寿命更长,收入更高,工作的疲劳更低。

尽管CS领域竞争激烈、内卷现象严重,且职业寿命相对较短,但四大天坑专业的学生处境更为艰难。

许多人为了深造或转行,不得不选择读研。

有些同学可能不适合科研工作,或者对学术圈缺乏了解而担心被导师误导。

还有些同学则因为申请的学校不理想,需要提升自己的背景。

在这种情况下,攻读硕士学位就成为了一个不错的缓冲选择,它不仅有助于个人进行心理调整,还能为冲刺更好的学校积累资本。

读硕基本上是个稳妥保险的方法,是一个buffer选项。

美国人民的处理方式是勇于尝试,如果本科生希望工作就投身职场,若渴望深造则随时可以提交申请材料回归校园。

东大的研究生制度有些奇葩,导致许多人认为一旦选择了某一条路径,就无法再选择其他路径,因此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

每个人在面对人生抉择时,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道路。

把握基本的方向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本硕同价的趋势日益明显,竞争也越发激烈。

有些人对科研兴趣不大,但投身工程领域能激发他们的潜能。

一些人因家庭背景而在学术道路上多了一份保障,选择高学历以备不时之需。

也有人不满中国的研究生制度,不愿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有的人出于经济压力,希望尽早踏入社会赚钱养家。

还有的人因为伴侣的选择而一同深造。

更有人有更重要的事业追求,无暇顾及读研。

也有人在学术研究方面天赋异禀,一心只想成为研究员,对就业并不关心。

也有人渴望生活的稳定,期望通过读研进入银行或国企等传统软件行业。

也有人想在算法领域发展,而不是从事开发工作。

针对众多毕业于985/211及C9等顶尖高校的本科生而言,若在本科阶段便能进入大厂核心部门工作,并获得高额的SP/SSP评级薪资,相较于选择读研后再求职于相同岗位的同学,这些本科毕业生在工作三年后,无论从收入还是技术能力上,往往都能全面超越读研的同学。

甚至在这三年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成长为校招面试时面试官的角色。

对于那些虽然进入了大厂但所在部门较为边缘,或校招时评级与待遇一般般的本科生来说,只有当他们同期选择读研的同学在硕士期间表现极为出色,校招时拿到了超高的技术评级和顶级薪资时,才可能出现薪资倒挂的情况。

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工作的他们在收入与技术水平上的提升仍会更大。

许多来自普通背景的本科生,在中小型互联网公司工作后依然保持踏实努力的态度,并在三年后成功跳槽至大厂。

他们的本科学校可能并不出众,而同期选择考研的同学大多未能如愿,即便有少数考研成功的,毕业后进入大厂的水平也仅与他们相当,且还少了三年的工作经验。

对于那些本科选择考研但多次失败,最终失去应届生身份、无法通过校招就业,走社招又因缺乏工作经验而受限的同学来说,如果他们是计算机科班出身,甚至可能连程序员的工作都难以找到。

有些同学在本科阶段找到了不满意的工作,于是选择考研并成功考上了研究生,通过读研获得了更满意的工作机会。

对于本科时期通过刷分保研进入远高于自己本科院校水平的名校,但不会编程、不懂技术、对互联网校招一无所知的同学来说,他们在硕士期间才开始了解互联网行业并成功拿到心仪的Offer。

还有一些出身普通的本科生,在中小型互联网公司工作后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同时也没有找到进入大厂的机会。

他们会后悔当初没有选择读研,看到其他考研成功的同学进入大厂工作后,便觉得读研比工作更好。

绝大多数下,工作三年都是碾压读研三年。

于实力派而言,读研的日子无疑是锦上添花。

然而,选择正确的道路至关重要。

一旦决定,便全力以赴!

在国内深造,确实能带来诸多益处。

但国内读研环境相对浮躁,毕业后很可能只是一名普通职员。

除非你在完成导师任务的同时,还能坚定地自学并掌握自己的知识体系,或是通过实习来锤炼技能。

而国外读研则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不过,它能让你在生活技能、英语沟通等方面得到锻炼,还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国际上的专家。

如果运气好,甚至可能在国外安家落户,享受中产生活。

认真学习的话,还能深入了解一些高门槛的基础知识。

但若真心追求学术研究,读博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当然,如果家庭条件有限,只是想获得一个学位,那么在国内寻找一位“好导师”也是不错的选择。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