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五一不出游的人,把电视玩出了新乐子

年年人挤人的五一又要来了。虽然交通运输部发文“五一”期间日均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超2.7亿人次,却还挡不住国人想要奔赴诗和

年年人挤人的五一又要来了。

虽然交通运输部发文“五一”期间日均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超2.7亿人次,却还挡不住国人想要奔赴诗和远方的心。

不过人总是一体两面的。有人勇闯天涯,自然就有人追剧宅家。

在小红书平台上,“五一不旅游 看电视可以吗”这个话题下就有高达2740万+的相关笔记。

连低能量I人的宅家计划,都选择用电视重温经典。

只是有人不解:为啥大好假期不出门,却要和电视共度春宵?抛开人流和消费成本,精力也是大问题。

之前智联招聘曾做过《2024职场人业余生活调查报告》,其中关于“下班后的娱乐方式”,有近7成人选择了观影追剧看综艺。

说白了,牛马打工人刚卸下爬犁,又要背上行囊远走他乡,身体累,心更累。与其匆忙出行,不如把假期当做喘息契机,在家看看电视,未尝不是一种治愈解压的方式。

可能有人反驳:电视啥时候不能看啊,看久了不无聊么?

这个问题就得问电视厂商了。

没“看头”的电视,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其实电视不招人待见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此前,微博有15.5万人参与了“你觉得下一个会消失的电子产品是什么”的投票,电视以8万票的成绩排名第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智能电视市场规模同比下降2.8%至1035亿元,开机日活率降至51%。

以上这些,估计哪个电视厂商看了都得手心出汗。他们大概在内心OS:哥们都快卷死了,天天搞画质升级,智能提升,黑科技轮番安排,咋就不买单呢?

另一边消费者也不爽:老说画质好,交互棒,可看来看去不还是十年前的内容?皇上天天吃山珍海味也会腻呢!

有些唏嘘。曾经家里稳坐C位的电视,似乎正和我们渐行渐远。而问题的源头,刀哥认为和当下多元化的市场经济密不可分。

从citywalk到音乐节、从特种兵旅行再到露营热……回想近些年的各种消费新趋势就会发现:相比于宅,人们的兴趣点正从家里走向户外。而电视作为不可移动单品,自然很难搭上这班时代东风。

此外,如今人手一部的手机、平板和电脑已经可以平替电视观影,而且还更方便。

甚至这类只看手机不看电视的用户,还给电视起了一个爱称——时代留下的一颗眼屎。

归根结底,人是追逐新鲜感的动物。就像外出旅游,去欣赏没见过的风土人情、品味不一样的美食特色,就是追求新鲜感的一种体现。

窗外的新鲜景色撩人心弦,而窗子里的电视,也该给观众姥爷们的视觉体验找点新乐子。

熊猫AI TV,是搞噱头还是孤勇者?

可能部分悲观者认为,用户不会重新爱上电视了。

这话有点绝对。00年初PS2和Xbox 横空出世,任天堂也被玩家成为“老古董”,后来还不是用Wii Remote的颠覆体验成功拉回新老玩家;还有乐高,当年坚守传统积木差点倒闭,之后通过推出热门ip定制款,成功打赢复活赛。

一个会玩的时代,企业得玩出花样、玩出不同,这样才会有新鲜血液持续涌现。

这不禁让我想到前不久看到的一款电视:长虹熊猫AI TV。可能名字听着奇怪,实际功能也不太“正常”。因为它有一个长虹和央视旗下互联网内容平台未来电视联手打造的熊猫频道,里面全是大熊猫的日常生活影像。

甚至开关机画面、热点角标、息屏壁纸都是大熊猫元素。如果你是个熊猫迷,有它就可以24小时足不出户在家“吸猫”,感受这些可爱小家伙的治愈瞬间。

这就有点意思了。哪个厂商能想到给熊猫粉丝们去打造一款专属电视呢?但刀哥认为,不破不立的前提是敢于尝试,你不去试试,怎么知道消费者的口味咸淡?

特别考虑当下种种生活压力,各种emo情绪和躺平文学层出不穷,相比纯粹的影音体验,这台电视带来更多的是心灵治愈。打开电视的那一刻,你不需要去考虑人情世故,职场斗争,因为那些软萌乖巧的熊猫,足以萌化你的心。

如何让科技更有温度?

仔细想想,熊猫AI TV的出现,其实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产物。在“情绪价值大过天”的今日,企业对用户情绪的观察尤为密切。特别在科技方面,科技要如何满足实用价值,同时兼顾人性温度呢?

我想长虹可能给出了一些思路。在行业还在为“谁的屏幕多几个控光分区”较劲时,他洞察到了消费者普遍缺失的治愈情绪,并借势打造了AI光翼这一黑科技,让客厅摇身一变成了渲染全屋的氛围光场。

你能想象到电视画面溢出屏幕的情景么?看《泰坦尼克号》时,阳光洒海面上的那一抹金黄会从屏幕延伸出墙面,人仿佛置身甲板眺望无垠海天;观看《爱乐之城》时,随着男主琴声响起,整面墙壁又会荡起蓝紫色的涟漪,宛如置身在演奏大厅的现场。

玩赛博游戏,光翼会变成闪烁的紫红色,就像夜之城街头巷尾的霓虹;想听个音乐放空自己,光翼也会随着曲调跃动,让人在律动中无限沉迷。

这就是熊猫AI TV的光影魔法。基于292颗AI精控芯片和DRCBS双侧环境光补偿技术的加持,不论你看什么电影,剧情画面都会随着光影效果从电视后面两侧延伸到整面墙,这种强大视觉冲击力、氛围感丝毫不输电影院,沉浸感更甚。

说到底,所谓氛围感本就是情绪价值的载体。对于电视,大众渴望的不只是一块更“好看”的屏幕,他们更希望在忙碌一天回到家后,打开电视就收获一份融化生活疲惫的治愈力;又或者是闲暇时光,一个居家休闲的快乐空间,这才是追求氛围感的最大意义。

所以在如何让“科技更有温度”这件事上,厂商们可能还需要再加把劲儿。毕竟“伟大的产品不需要用户理解技术,它会负责理解人心”。当科技不再执着于改造生活,而是学会“拥抱生活”,客厅里那曾经被冷落的一角,终将再次成为照亮情感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