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由于电动车频繁整治、夜查的消息,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相比于一味严管电动车道路出行方面,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教授、甚至是官媒“站出来”,为电动车发声。通过更客观的观点,呼吁放宽电动车管理,尤其是电摩,别再“一刀切”管理了。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同时也是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对于当下电动车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当中比较犀利、直率的提出,由于国标与老百姓实际需求差的太远了,所以才出现了大量电动车违规的情况。就像电动自行车不允许安装后视镜、必须具备脚踏骑行功能、25km/h限速这些规定,看似都是为了行车安全设计的,但结合老百姓实际需求,其实是不太合理的。
而且既然规定出台了,那么厂家肯定是要配合生产的,但是到了消费者手里,为了更好的满足骑行需求,要么就是将脚蹬子拆除了,要么就是将限速器给改了。对于老百姓普遍要对电动车进行改装的原因,清华大学教授也提出,其实还是因为消费者有这个需求。不仅如此他还呼吁相关部门,在制定标准前,多听一听广大老百姓的意见。也有网友反驳,根本原因是因为制定标准的人,压根不骑电动车。
人民日报锐评:电摩不应“一禁了之”除了清华教授外,人民日报评论专栏前几天也发表了文章,当中提到摩托车相关政策具有代表性,应该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一禁了之”或是“一放了之”的管理方式都不可取。
以前禁摩是因为相关标准都不完善,加上驾驶人不规范的驾乘行为,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而现在电摩、电轻摩相关标准都已经十分明确了,在一些交通没那么拥堵的二三线城市,适当放宽电摩上路,反而有利于减少电动车违规改装的情况。
其实发展到现在,也有不少城市意识到“一刀切”禁行并不是长久之策,逐步开始计划推行放宽电摩、电轻摩限制。此前江苏盐城就率先对电轻摩放开限制,只要车主登记上牌、遵守交规,上路不禁行;而最近江苏无锡也在调整电动车上牌方案,允许电动两轮轻便摩托车上路通行。
从越来越多的城市逐步放宽电轻摩限制来看,市场整体趋势是向好的。也希望之后会有更多的城市跟进,对电轻摩、电摩放开限制,让广大车主能够放心备案、合规上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