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25年,清华大学建立了国学

1925年,清华大学建立了国学院,邀请当时的几位顶级国学大师坐镇,校长曹云祥请梁启超推荐人选,梁启超就推荐了当年还只有35岁的陈寅恪。 曹云祥对陈寅恪不了解,就问梁启超:“他是什么文凭?有什么著作?” 结果,梁启超说:“他没有文凭,也没有著作。” 曹云祥都愣住了,既没有文凭,也没有著作,而且还只有35岁,这样的人能来干什么? 梁启超看出了曹云祥的疑惑,就说了一句话:“我梁启超虽然著作等身,但我所有的著作加起来,也不及陈先生的三百字有价值。” 陈寅恪曾经到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留学,遍访名师,博览群书,但是,他出国留学只是为了学问,而不是为了学位,曾经说:“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具体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 在清华任教期间,陈寅恪宣称:“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所以,陈寅恪上课时,不光下面坐满了学生,连很多清华的教授也都跑来听课,成为清华的一大景观。 刘文典向来心高气傲,谁也不服,但对陈寅恪,他却是心服口服,曾经对学生们说:“如果你们想听陈先生的课,随时都可以走,我不会怪你们,因为我对他的学问不是十分敬佩,而是十二万分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