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中日韩三国代表齐聚东京,经过一番深入的磋商,终于敲定了一系列以经济为核心的合作协议。这本是三国在复杂关系中难得的积极信号,外界也纷纷松了一口气,觉得至少在经济领域,三国的合作似乎有了新的曙光。
可谁也没想到,仅仅三天后,日本内阁突然宣布对中国石墨电极出口征收高达95.2%的反倾销税,这一决定犹如平地惊雷,让外界一片哗然。一时间,各种猜测和议论铺天盖地而来,有人甚至开始怀疑,难道中日韩的经济合作刚刚起步就遭遇了重大挫折?
石墨电极其实是一种非常关键的工业材料,广泛应用于钢铁冶炼、电池制造等领域,尤其是电动车电池的负极材料,更是离不开它。而中国作为全球石墨资源的大户,掌握着超过70%的天然石墨供应,这在国际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23年,中国出于国家安全和资源保护的考虑,对石墨相关物项实施了临时出口管制措施,这本是为了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毕竟资源是有限的,用一点就少一点。
韩国对中国的这一管制措施反应最为强烈。韩联社曾多次报道,首尔方面多次向中方表达担忧,声称这可能会导致全球电池供应链陷入混乱。毕竟韩国一直是石墨的大客户,像三星、LG这样的巨头企业,都依赖石墨来维持生产。为了稳住供应,韩国甚至专门成立了“石墨供需应对工作组”,可见这件事对他们影响有多大。而日本的情况也差不多,石墨电极对他们的工业生产,尤其是钢铁行业,同样是命脉级别的材料。
然而,日本这次对中国石墨电极征收反倾销税的做法,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按照常理,反倾销税是针对“低价倾销”的,需要有确凿证据证明对方故意压价扰乱市场。但中国实行出口管制之后,日本根本就进口不到多少中国的石墨电极,又何谈倾销呢?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征收95.2%的反倾销税,简直就是一种“自杀式”的经济行为。中方也早就明确表示,出口管制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和供应链的稳定性,申请出口的企业需要经过严格审查,日本企业要是真想买,可能早就排在管制名单上等审批了。
更让人觉得荒唐的是,日本的这一决定时间点相当微妙。刚刚在中日韩磋商上谈合作,转头就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这不仅不符合逻辑,甚至有些自相矛盾。如果日本真的认为中国的石墨电极存在倾销问题,完全可以在更早的时候启动调查,为何偏偏要等到磋商结束后再行动?所以,日本这次高调宣布95.2%的反倾销税,更像是在玩一场政治游戏。
所以,日本政府此举可能是“借机表态”,向美国和西方盟友释放一个信号——即日本愿意在“去风险化”战略上与西方保持步调一致。日本很清楚美国近年来大力推动全球供应链重组,试图减少对中国关键矿物和材料的依赖,所以日本的这一行为显然是在迎合这一趋势。
除此之外,日本国内目前经济形势不佳,物价上涨、日元贬值、产业竞争力下降等问题让政府倍感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针对中国推出“反倾销税”这样具备政治意义的举措,能在一定程度上迎合部分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转移国内的经济焦点。日本政府或许认为,这样做既可以满足国内鹰派和美国盟友的期待,又可以在经济层面维持与中韩的合作。
但问题是,在中日韩关系中,经济合作始终是主要驱动力,真正的市场规律并不会因为政治决策而改变。日本企业仍然需要石墨材料,韩国企业仍然要确保电池的生产稳定,而中国依然是全球石墨供应的主导者。所以,日本不管怎样耍花招,最终都改变不了这一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