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董明珠“间谍言论”遭媒体批评:背离常识,搞对立情绪,乱扣帽子

在阅读后,请留下您的评论和收藏,以便和广大的读者一起讨论,并关注后续的事情发展。文I光影穿梭机编辑I光影穿梭机前言说起董
在阅读后,请留下您的评论和收藏,以便和广大的读者一起讨论,并关注后续的事情发展。文I光影穿梭机编辑I光影穿梭机

前言

说起董明珠,那在商界可是响当当的“铁娘子”,风风火火带着格力闯出一片天,不少人都服她这股拼劲儿。可最近,她一句话直接把自己推上风口浪尖。

在股东大会上,她张口就来“绝不用海归派,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这话一出来,网上直接炸了锅,媒体也跟着一顿批,说她这是瞎扣帽子、搞对立。

作为明星企业的“掌门人”,董明珠的言论向来备受瞩目,这个言论更是把她推向热搜。那么,董明珠的“间谍言论”究竟为何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呢?

“三决断”惊爆全场,媒体痛批太离谱

4月22号格力开临时股东大会,本来大伙都盯着格力管理层换届、未来咋发展这些大事儿。轮到董明珠发言,开头说人才不看出身,就看有没有创新精神、敢不敢拼,这话听着没毛病,大伙还直点头。

谁能想到,她话锋一转突然放狠话:“咱格力绝不用海归派,就从国内高校自己培养人!”紧接着更离谱,直接给海归扣上“间谍”帽子。

其实除了这句话,董明珠还提到另外两个话题,一个是打破年龄限制,不以年龄论资排辈,她强调,格力不会以年龄或资历衡量人才,哪怕90岁的人,只要有能力,格力也可以任用。

另一个是内涵小米,将格力钛新能源汽车与小米汽车进行了对比。她特意指出:“小米汽车你们看到了吧?但格力在北京跑了十几年,从没有火灾事故,这就是实力,这就是技术。”但是和这两个相比,第三个话题的争议激烈多了。

媒体更是火力全开。《新京报》直接点名批评,说企业选自己想用的人没问题,可没凭没据给海归按个“间谍”罪名,这不是胡来嘛!现在海外人才回国越来越多,她这话完全脱离现实,明摆着把海归当敌人,纯粹是乱扣帽子。

经济观察报也跟着炮轰,说董明珠这话让人后背发凉。格力搞核心科技,正需要融入全球创新,她倒好,对海归充满敌意,这让想回国的人才寒心,已经回来的专家也觉得不被信任。

从国企掌门人口里说出这种制造对立的话,影响太恶劣,搞不好还会让大家不敢说话,连国外都得怀疑咱们的开放诚意。

其他媒体也没闲着,有的从人才发展角度分析,说她这么搞会让企业错过创新机会;有的从管理角度吐槽,说员工听了这话肯定互相猜忌,对公司长远发展没一点好处。

为啥不用海归派?

要说董明珠为啥铁了心不用海归,背后原因还真不少。

先说技术安全这事儿。格力这些年砸了不少钱搞研发,手里握着大把专利,芯片、新能源这些领域更是把核心技术攥得死死的。想想华为当年搞“备胎计划”,大疆也出过数据安全风波,同行们都吃过技术泄密的亏,董明珠肯定也怕自家技术被偷。但她把个别风险放大到整个海归群体,确实有点过头了。

再就是文化合不来。有新能源车企高管偷偷说过,有些海归带着“国际标准”回国,到了国内企业,管理理念和咱们本土企业完全不一样。

格力向来是“军事化管控”,强调服从和纪律,和海归推崇的扁平化管理、自由创新,压根不是一路子。之前说不定就有海归来了适应不了,项目进度一拖再拖,董明珠可能觉得太折腾,干脆直接不用。

还有成本账也得算。猎头公司透露,同样的岗位,海归薪资比本土人才高出30%-50%。这些年国内高校也争气,人工智能、材料科学这些领域培养出不少顶尖人才。

董明珠这么会做生意的人,一算账,觉得用本土人才又实惠又靠谱,也是她做决定的一个原因。不过话说回来,再怎么精打细算,也不能随便给人扣“间谍”帽子啊!

董明珠的拼命史

董明珠能走到今天,那可是实打实拼出来的。她36岁的时候遭遇丧夫之痛,独自抚养孩子的同时,毅然加入格力电器做基层业务员。当时,公司有一笔42万元的欠款长期收不回来,她主动请缨,在欠款公司门口蹲守40多天。

为了堵住负责人,她早上6点就等在对方家门口,对方躲进工厂车间,她就搬个凳子坐在门口守着,甚至对方上厕所她都紧紧跟着。最终,在她的死磕下,成功追回欠款,一战成名。

此后,董明珠在销售一线更是拼命。有一年冬天,她带着团队去东北开拓市场,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她挨家挨户跑经销商。有次为了谈成一笔订单,她在经销商办公室等了整整一天,中午就啃个冷馒头充饥。

靠着这股狠劲儿,她负责的区域销售额连年翻番,从几百万做到数亿元。就算成了格力掌舵人,她也没闲着,天天泡在车间和研发部门,员工都怕她又突然来“突击检查”。

说到董明珠,就不得不提她和雷军那场著名的“十亿赌约”。2013年央视舞台上,董明珠和雷军当着全国观众的面打赌:5年内如果格力营收比不上小米,她就输10个亿!

当时不少人都觉得董明珠太狂,小米发展势头正猛,格力一个做传统家电的,哪能比得过?可董明珠偏不信邪,带着格力搞智能工厂、研发新能源汽车,硬是在5年后交出营收1981.53亿元的成绩单,虽然没超小米,但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这赌约过后,两家公司明里暗里的较劲就没停过,去年,小米汽车上市后,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话里有话:“有些企业,车还没造明白就急着上市,安全才是根本。”雷军也不甘示弱,在发布会上调侃格力的营销模式太老套。

结语

董明珠这次因为“间谍言论”闹得满城风雨,遭到了广泛的批评,这事儿其实也反映出一些企业家在全球化大环境下,认知有点局限,对公共话语权的边界也把握得不太准。

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人才标准,这本来是市场经济的正常操作,但要是把不招某类人说得那么绝对,还扯上什么“间谍”这种没影的事儿,那就有点过头了,超出了企业自主权和公共言论该有的底线。

回看董明珠一路打拼,有魄力、有眼光,带着格力闯出不少名堂。和小米的竞争也让她越挫越勇。只是这次言论确实欠考虑。希望她能听进去批评,也盼着其他企业能长个记性。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只有敞开胸怀接纳各类人才,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评论列表

贝壳
贝壳 1
2025-04-26 14:41
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