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唐代精美头版《狩猎花卉纹青铜大镜》珍赏(原创重发)

厚大精铸葵花形 银白精美镜上品在古青铜镜中,以汉唐镜最具艺术价值,其除了实用功能外,同时也是一件青铜艺术品。宋及其以后的

厚大精铸葵花形 银白精美镜上品

在古青铜镜中,以汉唐镜最具艺术价值,其除了实用功能外,同时也是一件青铜艺术品。宋及其以后的制镜,其艺术价值大大下降,主要为实用功能所取代。因此,古青铜镜的收藏,当以汉唐时期的作品为要。

而在汉唐铜镜中,总体上又以唐镜为最。这主要是因为,唐代铜镜在造型上突破了汉式镜的形制纹饰,创造了出各种花镜,如葵花镜、菱花镜、方亚形镜等等。图案除了传统的瑞兽、鸟兽、画像、铭文等纹饰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表现现实生活的打马球纹等等。

唐代铜镜的纹饰和总体布局,也突破了前期的程式规范。铜镜的构图虽然还是环绕式和对称式的表现手法,但是布局清新明朗,流畅华丽,自由活泼,特别是高浮雕技法,生气充沛,柔美自然。此外,唐镜还出现了不少装饰华贵的鎏金镜和镶嵌宝石、玉石的镜。可以说,唐镜达到了中华青铜镜制作的顶峰。

博客上很久没有赏品铜镜了,故今日特在愚所收藏的汉唐青铜镜中,择出一品精美的大尺寸镜,上博展示一二,品唐镜而知盛唐之伟大。

本镜直径为240毫米,超过二百毫米,此径在唐镜中已属大尺寸镜。其重达2500克有余,镜体厚重,更显唐镜本色。其形制为葵花型(葵花镜),纹饰乃唐镜中并不鲜见的花卉狩猎纹。尽管如此,可见此镜纹饰高凸,人物和兽纹,细部特征清晰可见。骑马者,张弓投枪,人物姿态逼真生动。猎犬呈奔跑状,猎物伫立,真是好一派活灵活现的唐人狩猎场景,观赏性、艺术性和生活性极强,震撼而又让人回味无穷。

一番品赏,可见其铸工极为精到,用专业一点的术语来说,此乃典型的头版镜,是为镜中上品。结合其大直径,本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皆更高一筹矣。

复赏镜体,可见此镜绝大部分呈银白之色,品相极佳。作为青铜制器,何以至此?对此,早前人们不解,甚至有人疑之。根据相关资料载曰,经各种科学仪器检测,揭开了汉唐镜镜体通体银白色不锈的秘密。

这银白色,实际上是含锡量很高的富锡层,其厚度不厚,依现在的计量来说只有几百个纳米,在富锡层表面,发现有一层很致密的非金态的二氧化锡薄膜。而这种非金态的二氧化锡薄膜,则是一层具有高致密性的特殊薄膜,因此才使得铜镜千年不锈,只要这层富锡层以及二氧化锡的非金态膜不被破坏,铜镜内部的金属就不会遭到氧化,也就可以长时间保持完好。但是古人是如何把如此薄的防腐层,涂在铜镜表面的呢?

在一些古文献当中,有这样的记载,叫做“粉以玄锡,磨以白毡”。这段记录的意思是说,用粉沫配合白色的毡子在铜镜上打磨,在古代的传说中也有磨镜药的说法,所谓磨镜药就是专门用来打磨铜镜,使铜镜更加光亮的特殊药粉。因此,水银沁铜镜就是磨镜药的产物。

由上我们便可知,本品上的银白色之来由,也可知道,历经千余年后,这层二氧化锡薄膜一些地方有破,而破的地方则使其内体青铜与外界水土空气接触,由此便免不了要生出铜锈来。这便是很多精美银白色青铜镜上都有绿铜锈斑块的原因。而这些铜锈斑块,经测试,往往都呈结痂状态,锈质硬度很高。而本品,亦正是如此。此则是其大开门之重要特征矣。

铜镜之鉴,除了纹饰铸工等以外,镜面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面。镜乃实用器,故成品镜,其镜面必然是要磨出来的(也不排除有极少数未磨镜面之品遗存后世)。既然磨出镜面,那镜面往往都要形成前述的那层锡膜,并长期保留下来,即使此膜后来破坏较重,然多多少少,皆可见其痕迹。是故,鉴赏古铜镜,只观镜背而无视镜面,则为半鉴,非全识。正是镜面这一特征,给今铜镜伪制者设置了很高的技术和成本门槛儿,换言之,锈可伪,而镜面本色特征难伪矣。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

本文原创首发于公元2014年2月15日——本人新浪博客、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