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如果罗荣桓、陈赓可以多活10年,可能后面就不会发生那些事情了

罗荣桓元帅在1963年离开了我们,而陈赓大将更是在1961年就走了。我常常在想,要是他们能多活几年,肯定还能为党和国家出

罗荣桓元帅在1963年离开了我们,而陈赓大将更是在1961年就走了。我常常在想,要是他们能多活几年,肯定还能为党和国家出不少力。他们两人都特别明白事理,懂得人情世故,看问题也看得特别远。要是在后来的那些年里,他们还在,说不定能有更大的作为,也许好多事情就不会变成那样了。

【一、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罗帅和毛主席来自同一个地方,深得毛主席的信赖。从1927年起,他就铁了心跟着毛泽东上了井冈山,一直到1963年他去世,这么多年里,不管遇到啥风浪,他都坚定地站在毛主席这边,支持毛主席的正确想法。毛泽东常说,罗帅是他“一辈子的合作伙伴”。罗帅这人,主要有两个长处:

一方面,做事得有原则,但也得会变通。就像《大决战》里讲的一个故事:咱们的一个纵队丢了阵地却不上报,林总严厉地说:“大军团打仗,军纪要严,这事得查,首先司令员就脱不了干系。”林总的命令要不要遵从?那肯定得遵从。司令员的责任要不要追究?也得追究。不过,具体怎么个追究法,那就得看处理这事的人有没有水平了。真实的历史可不像电影里那么轻松,瞒报军事行动在我们军队里可是大罪,按林总和刘亚楼的脾气,肯定会牵连一大片人。但罗帅去处理这事时,就显得灵活多了。他说:“想先夺回阵地再上报,这心情能理解,但军法可不容情。”事后,副团长被撤了职,纵队司令员战后调去当军区参谋处长了,可对那些在一线指挥的师长、团长们,却没给啥处分。那时候,荣誉比命都重要,那个没被处分的团长在后来的攻打锦州的战斗中,始终冲在最前头,最后战死沙场,用生命证明了自己的忠诚。

第二点,他很会搞团结。罗帅特别会拉拢人心,那些跟他一起工作的人,都对他的人品竖大拇指。在红军那会儿,罗荣桓常提起湖南的一句老话:“单根竹竿易折腰,三根麻绳扯不烂,大家拾柴火更旺,团结一心胜千金。”他常常用这个来跟战士们强调团结有多重要。说到四野那会儿,林总对人对事要求严得很,但偏偏对罗帅,那是一点意见都没有,特别敬重他,除了军事上的事,其他的都放手让罗帅去管。你读读《罗荣桓传》,就能发现里面一直都在讲团结有多重要。

毛主席对罗荣桓有着别样的情感。罗荣桓元帅活着的时候,毛主席经常夸他:“不自私,不霸道,能抓关键,敢于用人,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透想得远,计划周密,做事有始有终,能拿得起也能放得下。”罗荣桓元帅去世后,毛主席感慨万分,写下诗句:“你如今离开了我们,国家再有难题我去问谁呢?”想想都明白,如果以后国家遇到难题,毛主席肯定会想找罗荣桓元帅商量。以罗荣桓元帅的能力,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吧。

【二、陈赓在哪里,哪里就有笑容。】

陈赓在我们党内真是个特别的存在,他跟谁都能处得来,关系铁得很。就连在国民党那边,他人缘也是顶呱呱,好几次被国民党逮住了,愣是因为人缘好,人家就给放了。还有啊,陈赓跟彭老总的关系那也是没话说,彭老总这人,一心为公,对下面的人要求严得很,好多手下都受不了他那直愣愣的脾气,可陈赓就有本事,能把这事儿给圆过去。

陈赓和毛主席相处时,总是笑声连连,跟面对李云龙时的严肃模样大不一样。1943年夏天,热得要命,毛主席在延安给大伙儿开会。这时候,陈赓将军开始坐不住了,又是挠头又是乱看,接着整了整衣服,噌地一下站起来,就往主席台上冲。毛主席啥场面没见过,但这回也愣住了,问:“陈赓啊,你这是唱的哪出?”陈赓嘿嘿一笑,啥也没说,拿起毛主席的搪瓷杯子,“咕咚咕咚”几下就喝干了。喝完一抹嘴,敬了个礼,站得笔直说:“主席,天太热,我喝您点儿水解解渴。现在好啦!”在场的干部们都笑得前仰后合,毛主席也跟着笑了起来。

陈赓这家伙,胆子可不小,他连毛主席的面子都敢挑战,这事儿在我军里,估计也就彭老总敢这么干。有一回,毛主席让陈赓带兵西渡黄河,去保卫陕甘宁,可陈赓却觉得毛主席这安排不太对劲,说是“把大炮当鞭炮使了,太屈才”。结果毛主席一听,不但没生气,反而乐呵呵地采纳了陈赓的建议。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陈赓这人特别机灵,说话也厉害。想当年,他还救过蒋介石一命呢。后来康生找茬问他:“要是你当时没救蒋介石,局势说不定会更好,你说是不是?”陈赓一听,立马聪明地回了一句:“那照你这么说,蒋介石不就成烈士了,我倒成了坏人了?”康生一听这话,立马就没话说了。

陈赓这人吧,简直就是个开心果,走到哪儿就把笑声带到哪儿。不管多严肃的场合,他都能巧妙地把气氛搞活,让大家在乐乐呵呵中就把问题给解决了。特别是他和彭总,那关系铁得很。再加上陈赓跟毛主席聊天那叫一个自然,要是陈赓还在,他肯定能在毛主席和彭总之间搭个桥,让他们沟通起来更顺畅。但可惜啊,这事儿只能是想想了。

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告诉我们,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个人的想法而停下。但有时候,一两个人确实能扭转历史的轨迹。就像毛主席,他凭借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党重新振作,红旗也得以继续飘扬。罗荣桓和陈赓在我们党内,真的是很特别的存在。他们早早地离开,对历史进程来说,真的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