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都出自射击项目。悉尼奥运会上,在中国女子射击运动员陶璐娜参加女子十米气手枪决赛前,教练许海峰叮嘱她,不要按顺序抽出子弹,这样就不必为打到第几发子弹分神。在十枪决赛中,陶璐娜始终不知道与第二名的差距,打完最后一枪,她领先第二名1.7环,向场外的队友用手势询问之后,陶璐娜才知道自己是第一名。她也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了悉尼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
陶璐娜
许海峰的直觉2003年初秋的一个晚上,陶璐娜和她的教练许海峰应邀夜游西湖,喜欢照相的许海峰经常把陶璐娜当成自己的模特。而1984年,当许海峰成为中国第一个奥运冠军的时候,陶璐娜只有10岁。
陶璐娜说:“他是我的偶像,但是第一次见他,感觉还是很紧张的。他有那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许海峰说:“从直觉来说,我认为这个运动员是我能够培养出来的运动员,但是什么道理,我说不出来。我一看这个运动员,就感觉挺好,应该能出成绩。虽然那时在我这儿大集训的时候成绩平平,并且是个很新的运动员,没有参加过什么国内比赛,但是我就感觉这个运动员,好好培养可以出来,这是一种直觉。”
陶璐娜入选国家集训队,是在1995年2月,当时她胸怀大志,雄心勃勃地想要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但却在1995年底的奥运会选拔赛中落选了。回到上海队以后,她没有放弃,训练反而更加刻苦,也许是看重了她这股不服输的劲头,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许海峰把陶璐娜重新调入了国家队,作为重点运动员来培养。
许海峰
陶璐娜没有辜负教练的期望,在1997年世界杯总决赛上,她获得了女子运动手枪的冠军,这使得许海峰更加坚信,自己当初没有看错人。
陶璐娜说:“教练对我很器重,信任我,他觉得我能够出成绩,我能够打好,所以每次出去比赛的时候,感觉心里面压力还是蛮大的,总想不要辜负教练的期望啊,能够打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啊,都是带着这种感觉去参加比赛的。尤其是世界锦标赛和亚运会,不但有个人金牌,而且还有团体金牌,关系到整个队的荣誉,所以更应该打好。”
为克服紧张心理,陶璐娜决定去蹦极1998年底在曼谷亚运会女子气手枪资格赛中,陶璐娜由于过分追求环数,造成比赛时间分配不合理,最后陷入了时间的恐慌。那天比赛,许海峰派了三个运动员同时上,而且认为她是最保险的一个,所以比赛的时候许海峰就没去看她,结果陶璐娜出的问题最大。
陶璐娜说:“最后五发的时候,我还剩五分钟,时间很紧张,感觉全身在哆嗦,如果说个人金牌没有就没有了,但是团体金牌一定要拿。当时就想,我哪怕是打到白靶上,也要把最后五发子弹打出去,就这样打了一个5环,对我来说是一种刺激。”
许海峰说:“最后她只打了376环,差一点把我的冠军给丢了。”
陶璐娜
从曼谷回到北京以后,许海峰找陶璐娜深谈了一次,对陶璐娜说,你人很聪明,思想很活,但赛场上想法太多;你雄心很大,但胆量太小;你有小农意识,如果不改掉,以后就没有出路。这些话对陶璐娜刺激很大,她开始认真反思自己。
陶璐娜觉得比赛当中很多时候发挥不了平时的水平是因为不够勇敢,是豁不出去,一碰到紧张的时候,就承受不了,于是她选择去蹦极。站在70米的高台上面,她体会到了那种紧张感,类似于比赛。
陶璐娜说:“五,四,三,数到三的时候,他们就把我推下去了,自己还没有感觉的时候,就下去了,跟火箭发射的一刹那一样,太激动了。我觉得在跳下去的一刹那,有要死的那种感觉,常人是体会不到的。所以我觉得,体会一下这样的感觉再去练射击,再去参加比赛的话,想想那种紧张感、刺激感、恐怖感都体会过了,心里就有准备了。”
悉尼奥运会上的第一枚金牌2000年9月17号,陶璐娜参加了悉尼奥运会女子气手枪比赛,来悉尼之前,陶璐娜曾经无数次想象过奥运会的比赛场景,现在她真正置身其中了。
陶璐娜
记分射开始前,陶璐娜按照事先制定的战术,调暗了监视器的屏幕,不让自己看清楚打了几环,这一招是教练许海峰想出来的。可是没有想到,陶璐娜竟然遭到裁判的黄牌警告。
许海峰说:“把监视器关得暗一点儿,这是规则上允许的,但是陶璐娜关得太暗了,让后面的仲裁也看不清了。她把监视器关暗了以后,去上厕所了。人家仲裁来了一看就把它给打开了,但她上完厕所一看,哎,我刚才关黑的,怎么又给我亮了?她又给关掉了。仲裁以为她故意跟他对抗,所以就给了她一张黄牌。”
陶璐娜说:“裁判警告我的时候,我感觉一点儿也不生气,没有想法,反正心情始终是平静的。我不能为了这样一件小事,打破自己非常平静的那种心境吧,所以当时,裁判说什么,我就怎么去做,感觉很顺的那种感觉,很服从的,心理没有起任何变化。”
赛前的这个小插曲,实际上是对陶璐娜自我控制能力的一次检验。记分射开始后,她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方案,一边想着动作的感觉,一边重复着自己的心理暗示语。
陶璐娜说:“每举一枪之前,就跟自己说,我所能把握的,就是当前这一发的动作,就是暗示自己,勇敢一点儿,冲出去,大胆扣扳机,把自己的动作做出来。”自始至终陶璐娜一直反复地想这些话,感觉心静如水,一点儿杂念都没有,10环连续不断地出现,感觉很舒服。
陶璐娜
当打到第三组第九发时,陶璐娜举起枪,刚进入瞄准区枪就响了,是一个8环,坐在后面的教练许海峰吃了一惊,他不知道陶璐娜是怎么回事。他清楚在比赛的时候应该是紧张的,绝不会走火,除非是精力不集中,于是他把陶璐娜叫了下来。原来,陶璐娜的那个8环是因为大胆压扳机,压得比较早了才走火的。
许海峰说:“她告诉我走火了,那就可以说她的心态应该是比较平和的。她跟训练是一样的,在整个比赛当中,有很多东西你无法预料的,那一发走火,她打了一个8环,但要是打了7环,打了6环呢?那不就没了吗?”
重新回到靶位后,陶璐娜没有再去想刚才那个8环,她还是原来那样,大胆压扳机,大胆地去做动作。
陶璐娜说:“那时候感觉自己是木头人,不要去想是9环,还是10环,不管它是什么环数,我只能把握住自己的动作,随它去吧,就这么一枪一枪的打下来了,没想到,连着11个10环。”资格赛结束以后,陶璐娜名列第一,成绩是390环,平了奥运会记录。
决赛很快开始了,按照比赛规则,资格赛的成绩将带入决赛,站在1号靶位的陶璐娜只知道自己的成绩,别人打了多少环,她根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么大一个赛场在陶璐娜看来,其实只有她一个人,她是自己跟自己比赛。
气手枪比赛
决赛每打完一发子弹,裁判就会马上公布成绩,这是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考验。陶璐娜只听自己的成绩,当裁判报道其他人成绩的时候,她没有用心去听,在想自己下一发应该怎么去做,怎么很好地控制住自己,让自己平稳地打完下一发子弹。
当时在上海陶璐娜的家中,爸爸妈妈以及上海射击队教练谢钱桥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转播画面,陶璐娜的父亲因为太紧张,干脆躲到了大门外。
陶璐娜说:“奥运会想起来都会感觉到紧张,那种感觉太刺激了。尤其是射击比赛,你一抖都不能抖,一晃都不能晃的,但是我当时比参加任何一场比赛都要显得平静,好像是百年不遇的那种感觉就出现在奥运会里。”
陶璐娜成功了,她战胜了自我,夺得了奥运会冠军,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悉尼奥运会上的第一枚金牌。
陶璐娜
陶璐娜:我只有射击2003年9月,雅典奥运会射击选拔赛在北京举行。比赛时间已经过了一大半,不少选手已经收枪走人,但是陶璐娜还是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做着动作。站在一旁的许海峰本来想提醒陶璐娜,注意合理分配时间,但是看着她专注的样子,许海峰又改变了主意。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个时候不能打扰陶璐娜,因为她已经完全融入了比赛,正沉浸在那份好动作的感觉之中。
比赛结束以后,陶璐娜没有马上离开赛场,她还在回想刚才比赛的每一个细节。这场比赛陶璐娜打得不好,对这个结果她早就有心理准备,最近几个月,她的竞技状态一直不太理想,比赛成绩时好时坏,很不稳定。
雅典奥运会女子手枪比赛中国有四个参赛名额,国内竞争异常激烈,陶璐娜是上届奥运会冠军,别人都把她当成赶超对象,憋着劲要打败她,在这种形势下,陶璐娜别无选择,为了让自己比以前做得更好,她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
陶璐娜说:“每一场比赛都是很痛苦的,因为射击这个项目太紧张,太刺激了,可以用‘煎熬’两个字来形容。有时比赛的时候,一拿起枪就感觉,我怎么从事这样一个项目?觉得太难受了。但是感觉很痛苦的时候,我又想,为了成功我可以舍弃一切东西,甚至于是用一种很残忍的方式对待自己,因为当时我只有射击。”
陶璐娜
奥运会选拔赛之后,陶璐娜来到杭州散心。陶璐娜平常是个活泼开朗的姑娘,喜欢热闹,好奇心强,见到好玩的就想试试。教练许海峰经常批评她太贪玩,不过陶璐娜觉得,贪玩有时也不见得就是缺点。当她心烦的时候,就想出来玩玩。
陶璐娜说:“逛街,我觉得那是一件好事,因为我觉得逛街也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加放松,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逛街。”
路边的糖人勾起了陶璐娜的童年的回忆,陶璐娜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小时候她最大的愿望是上大学,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获得奥运会冠军以后,陶璐娜成了明星,小时候的愿望也一个一个都实现了,她买了新房子,和爸爸妈妈一起住,自己一边搞射击,一边在首都体育学院运动心理系读研究生,但是陶璐娜觉得,幸福的生活并不仅仅是这些:“幸福的生活,就是在生活当中去体验一些别的角色,有可能做运动员蛮好的,也有可能做其他的也会蛮好。各种各样的味道都尝一尝,都体会一下,生活才会更加丰富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