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医生解剖5517例猝死者,发现猝死规律:易猝死的人,有6个共同点

45岁的李峰庄是个普通的长途货车司机,家住河南郑州郊区的一个小镇,日子过得平凡却踏实。2019年10月,他的生活还像往常

45岁的李峰庄是个普通的长途货车司机,家住河南郑州郊区的一个小镇,日子过得平凡却踏实。

2019年10月,他的生活还像往常一样,按部就班地去跑车拉货。

峰庄身材壮实,1米75的个头,体重却已逼近90公斤,常年奔波在高速公路上,风吹日晒的日子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了些。

峰庄的日常从清晨5点开始。起床后,他习惯点上一根烟,喝一碗白粥配咸菜,然后开着他的东风货车出发。

长途货运的工作让他常常连续十几个小时坐在驾驶室里,午饭多是路边小店的快餐——一碗牛肉面或一盘炒饭,油腻但管饱。

晚上回到家,他喜欢瘫在沙发上刷手机,喝点啤酒,偶尔和朋友聚会时还会多喝几两白酒。

妻子张丽偶尔会唠叨他少抽点烟、少喝点酒,可峰庄总笑着说:“干我们这行的,不抽烟喝酒哪有力气熬夜开车?”

2020年初,峰庄开始察觉身体有些不对劲。

起初是偶尔胸口闷,像被什么压着,特别是在长途驾驶后,这种感觉更明显,他没太在意。

春节后,他接了一单去山东的活,连续开了12个小时,半路停下来抽烟时,突然觉得心跳得特别快,手脚还有点发麻。

他靠在车门边喘了几分钟,症状才慢慢消退。这次经历让他有些不安,但想到家里开销大,女儿学费还得攒,他咬咬牙继续干活。

到了2020年6月,峰庄的症状开始频繁。

爬两层楼梯就气喘吁吁,夜里睡觉时偶尔会被胸闷憋醒。他开始随身带点速效救心丸,妻子张丽看他脸色不好,催他去医院检查。

峰庄嘴上答应,却总拖着,说医院检查费钱,况且自己还年轻,哪会有什么大问题。7月初,他在送货途中突然头晕,差点撞上路边的护栏,吓出一身冷汗。

这次他终于下定决心,抽空去了镇上的医院。

在医院,医生为他安排了心电图(ECG)、血液检查、胸部CT、超声心动图(ECHO)、动态血压监测和冠状动脉造影(CAG)。

心电图显示ST段轻度抬高,提示可能存在心肌缺血,血常规与生化检查显示,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达4.2 mmol/L(正常应<3.4 mmol/L);

动态血压监测表明他存在夜间高血压,收缩压多次超过150 mmHg;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确认,他的右冠状动脉近端有60%的狭窄。

医生告诉他,这些检查结果指向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而且他的情况不容乐观。

医生告诉他:“你长期抽烟喝酒、饮食油腻、缺乏运动,再加上高血脂和高血压,这些都是猝死的高危因素,你这才45岁,可你的血管已经像60岁的人了。

近年来国内外一共研究了5000多例猝死病例,发现像你这样的人,都有几个共同点。如果不改变生活习惯,猝死可能随时找上门。

你得重视起来,不然下次可能就没这么幸运了。”

在我国,每年猝死人数超50万,并且这一数据呈上升态势,令人担忧的是,猝死往往没有明显征兆,许多患者在发病前可能仅感到轻微不适,甚至毫无察觉。

医学研究通过解剖5517例猝死病例发现,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肌病是主要病因,而这些疾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猝死高危人群的共性

分析大量猝死病例后,研究人员总结出易猝死人群的六个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忽视,却潜藏巨大风险。

第一,长期吸烟会带来诸多危害,烟草中的尼古丁等化学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促使粥样斑块生成,还会提升血液黏稠度,进而增加血栓风险。

第二,过度饮酒对心脏危害不容小觑,酒精会干扰心肌细胞的电活动,诱发心律失常,尤其是在短时间内大量饮酒的情况下。

第三,高脂高盐饮食习惯普遍存在于猝死人群中。过量摄入饱和脂肪和钠会导致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加速血管老化。

第四,缺乏规律运动,久坐或体力活动不足会削弱心肺功能,使心脏对突发负荷的适应能力下降。

第五,慢性压力和睡眠不足在猝死病例中频频出现,长期精神紧张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血压和心率波动,而睡眠不足则干扰心脏的修复机制。

最后一点就是肥胖。

据研究,体重指数(BMI)超过28的人群,其心脏负荷加重,代谢紊乱进一步加剧心血管疾病风险,并且最严重的是,这些特征并非孤立存在,常常相互叠加,形成恶性循环。

猝死的发生路径

以冠心病为例,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缓慢过程,可能持续数十年,初期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微小斑块,患者毫无感觉。

当斑块破裂,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会在破裂处迅速聚集,形成血栓,完全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大面积缺血会引发电活动紊乱,进而诱发室颤。

此时心脏无法有效泵血,患者会在数分钟内失去意识。

统计显示,50%的猝死患者在发病前1个月内曾有胸痛、乏力或心悸等先兆,但仅有20%的人及时就医。了解这些病理过程,可以帮助人们更敏锐地捕捉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及时干预以降低风险。

如何预防猝死

降低猝死风险的关键在于调整生活方式,防患于未然,比如吸烟人群,一定要尽早戒烟,研究表明戒烟1年后,心血管事件风险可降低50%。

建议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控制每日盐摄入量在6克以下,以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

定期体检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检查血压、血脂和血糖,必要时进行心电图或冠状动脉CT筛查。

医学研究表明,80%的猝死可以通过早期干预和生活方式改善避免,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点滴改变,为心脏健康筑起防护墙。

【信源:医生解剖5517例猝死者,发现猝死规律:易猝死的人,有6个共同点

2025-04-12 16:48·天津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