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千年唐诗,最美在暮春,唯美了流年,缱绻了时光

【1】晚春[ 唐 ] 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在晚春时节,韩愈以其敏锐的感



【1】

晚春

[ 唐 ]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在晚春时节,韩愈以其敏锐的感知和独特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暮春画卷。

诗中的“草树知春不久归”,仿佛赋予了草木以灵性。它们似乎敏锐地察觉到春天即将离去,于是竭尽全力展现自己的美丽与活力。

你看那嫩绿的草丛,像是大地铺上的柔软绒毯,每一株小草都在努力生长,伸展着纤细的叶片,仿佛在向春天做最后的告别。而那些高大的树木,枝头绽放着繁茂的花朵,有的如粉色的云霞,有的似洁白的雪花,它们以绚烂的姿态,诉说着对春天的眷恋。

“百般红紫斗芳菲”一句,更是将晚春的热烈氛围烘托到了极致。各种各样的花朵争奇斗艳,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紫的如梦,它们相互媲美,互不相让。

每一朵花都在尽情绽放自己的美丽,试图在春天的尾声留下最璀璨的瞬间,仿佛是一场盛大的选美比赛,用色彩和芬芳展现着自己的魅力,吸引着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里的杨花和榆荚看似没有那些娇艳花朵的出众才华和迷人风姿,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杨花轻盈地在空中飘舞,如同一片片洁白的雪花,它们或许没有绚丽的颜色和迷人的香气,但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晚春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韵味。榆荚也不甘示弱,纷纷扬扬地飘落,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它们虽然平凡朴素,却也在努力地参与到晚春的盛宴之中,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存在和价值。

古人对于晚春的描绘多以伤春惜春为主,但韩愈这首诗却独辟蹊径,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晚春的活力与美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的早春,也在韩愈的这首诗中得到了突破了。

总之,韩愈的这首《晚春》,以其生动的描写、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作,让我们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依然能够感受到晚春的魅力与活力。

【2】

晚春

[ 唐 ] 元稹

昼静帘疏燕语频,双双斗雀动阶尘。

柴扉日暮随风掩,落尽闲花不见人。

在晚春的时光里,元稹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景象。

“昼静帘疏燕语频”,意思是白日里,四周一片静谧,稀疏的帘幕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燕子们欢快地呢喃着,声音此起彼伏,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或许它们正在交流着新发现的美食,又或许在讨论着筑巢的选址,那频繁的燕语为这宁静的白昼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泼。

“双双斗雀动阶尘”,同样是写鸟儿,两只小巧的雀儿在台阶上相互争斗,扬起了细微的尘土。也许是为了争夺食物,也许是为了争夺领地,它们激烈地扑打着翅膀,爪子在空中挥舞,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生存的执着。就像在广袤的世界中,每一个生命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拼搏。

“柴扉日暮随风掩”,当夕阳的余晖渐渐西沉,天色渐暗,简陋的柴门在微风的轻抚下缓缓闭合。

风似乎带着一丝眷恋,轻轻地推动着柴门,发出“吱呀”的声响。简陋的柴门见证了无数个日出日落,岁月的痕迹在它身上留下了斑驳的印记。

“落尽闲花不见人”,晚春的花朵已纷纷凋零飘落,花瓣零落在地上,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花毯。

然而,在落花缤纷的场景中,却不见人的身影。也许主人外出劳作尚未归来,也许是过客匆匆离去,只留下这寂静的庭院和满地的落花相互陪伴。

花开花落象征着生命的盛衰,而无人的庭院则隐喻着世事的沧桑变迁,故而暮春时节的空寂之景,常常引发文人墨客对时光流转、人事无常的感慨。

总之,元稹的这首《晚春》,通过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诗句,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晚春的宁静与寂寥,以及其中蕴含的深沉情感。

【3】

暮春归故山草堂

[ 唐 ]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在暮春时节,钱起回到了故山草堂,眼前的暮春景象令他心生诸多感慨。

“谷口春残黄鸟稀”,谷口之地,春天即将消逝,曾经热闹的景象已渐渐远去。

原本成群结队、欢歌笑语的黄鸟,如今变得稀稀落落。或许是因为春去夏来,它们已飞往更适宜的地方,可是它们曾经的鸣叫声依然回荡在山谷之间,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辛夷花尽杏花飞”,曾经娇艳欲滴的辛夷花,如紫红色的云霞般绚丽,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杏花如雪般飞舞,花瓣飘落在地上,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白色的绒毯。你可以想象,微风拂过,杏花花瓣纷纷扬扬,如同一场美丽而又伤感的花雨。

“始怜幽竹山窗下”,直到此刻,作者才开始怜惜那生长在山窗之下的幽竹。

幽竹默默地挺立在那里,与周围的繁华和凋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没有辛夷花的艳丽,也没有杏花的娇柔,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它的翠绿依旧,身姿挺拔,仿佛在告诉人们,无论季节如何变换,它都坚守着自己的本色。

“不改清阴待我归”,意思是幽竹始终不曾改变那一片清幽的绿阴,仿佛一直在等待着作者的归来。

它就像是一位忠实的朋友,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始终不离不弃。在这纷繁变化的世界中,幽竹这样的坚守着实让人感到无比温暖和安心。

古代文人常常借竹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品质和坚定意志,诗中所写的这种坚守和等待,也许反映了人们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对真诚和不变的渴望。

总之,钱起的这首《暮春归故山草堂》,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表达了对幽竹的赞美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