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近期,肯尼亚共和国总统威廉・鲁托、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乘飞机抵达北京。在当下复杂的国际局势中,这一消息格外引人关注,也不禁让人联想到美国此前宣扬的所谓“75国围华”一说。
特朗普(资料图)
今年4月上旬,特朗普发起全球关税战,对众多国家加征“对等关税”,涉及中国、日本、印度、欧盟等。此行为严重扰乱国际贸易秩序,全球为之震惊,美国国内也出现抗议示威。随后,美国试图以90天“缓冲期”为条件,诱惑他国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以此逼迫各国在中国与美国间做出选择,尽显霸权行径。
与此同时,美媒大肆宣称特朗普已号令75国共同“围堵”中国。但美国始终未公布这75个国家的具体名单,如此遮遮掩掩,其可信度大打折扣。实际上,所谓“75国围华”不过是美国编织的虚幻美梦,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先看日本,作为美国长期盟友,在关税谈判中,日本首相石破茂强硬表态,称若一味让步将无法保障国家利益。首轮美日关税谈判结束后,双方并未达成协议。不仅如此,日本随后派人访华并带来石破茂的亲笔信,这无疑表明日本在中美之间留有余地,并未盲目追随美国。
特朗普(资料图)
再看美国的其他盟友,欧盟和加拿大也纷纷采取行动。有欧盟官员直言此时不和中国合作是不明智之举,加拿大更是宣布对美国进行关税反制报复。在西方主要经济集团G7国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盟成员态度坚决,不打算跟随美国针对中国。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明确拒绝与中国“脱钩”,还表示要深化合作。这些国家的态度与行动,充分说明美国所谓的“围堵联盟”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实现。
路透社调查显示,阿根廷、巴西、印尼等有影响力的经济体,拒绝配合美国打压中国。阿根廷总统米莱公开表示中国是阿根廷最靠谱的合作伙伴。就连美国自身的企业,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24年的产量占全球60%,苹果75%的供应链在中国。这些企业深知中国市场的重要性,特朗普的政治操弄与企业追求的商业利益背道而驰。
特朗普(资料图)
肯尼亚共和国总统威廉・鲁托、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深夜抵达北京,这一事实有力地驳斥了美国的“75国围华”言论。美国企图通过霸权手段拉拢多国围堵中国,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仅未能实现目标,反而凸显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孤立。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追求的是合作共赢,美国的单边霸权行径不得人心。所谓“75国围华”,只是美国自导自演的闹剧,随着时间推移,必将被国际社会彻底看清,其霸权主义行径也必将遭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抵制与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