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都知道,彭老总不光是第一野战军的头儿,而且还是解放军里的二把手,威望大得很。不过,挺让人意外的是,当年在第一野战军里,有不少高级将领其实对彭老总心里不太服气,甚至有人还在大庭广众之下和他顶过嘴。
比如说1947年10月的时候,西北野战军的第一支队伍去攻打陕西的清涧县,但那里的敌人特别难对付,一直攻不进去,而且我们的人也牺牲了不少。这时候,彭老总打电话过来,问第一支队伍怎么到现在还没把清涧县打下来。一纵的头儿是贺炳炎,他是我们军队里出了名的独臂勇士,打仗不要命,脾气也火爆。这会儿他正为前线的事儿急得团团转,一听彭老总发问,就憋着气,嗓门儿一扯:“部队损失惨重,难题一堆啊!”讲完之后,贺炳炎一生气把电话给砸了,害得彭老总在那头好不尴尬。另有一回,彭老总把各纵队的头头们叫来开会,指责一纵队自己先溜号了。一纵队的政委廖汉生一听,立马站起来反驳:“你跳过两级,直接给团里下口头命令,完了还不说一声,这是故意的还是无心的?要是对我们纵队领导不放心,那以后干脆把旅和我们纵队都撤了吧!你直接管到团里去!我这政委不当了!”贺炳炎也站起身,气呼呼地说:“不管对错,你都骂人,就你觉得自己最对!我也不伺候了!”
说实话,廖汉生讲的有道理,彭老总在这场战斗中确实跳过纵队司令部,直接给下面的团发号施令了,这种做法确实不妥,难怪贺炳炎和廖汉生心里会不舒服。还有啊,彭老总那脾气实在是太急躁了,老是对人发火,让人心里直嘀咕。就拿1947年8月那事儿说吧,第一纵队去攻打陕西榆林,碰到了大麻烦,只好撤退。没想到,彭老总一个电话打过来,劈头盖脸就一顿数落:“一纵的兵,个个没胆,将领也是,一群软蛋!你们这样,贺龙的脸往哪儿搁啊!”接起电话的是廖汉生,他本想和彭老总说说战斗的情况,但一听彭老总在骂人,心里也冒起火来,立马和彭老总争执了起来。看来,底下的人对彭老总有意见,不是没有道理的,彭老总或许得从自己身上反思一下了。
此外,还有个挺关键的事儿,那就是西北野战军原本是贺老总带的队伍,彭老总新来不久,跟大家还没建立起很好的配合。西北野战军的源头,得从红二方面军讲起,后来它变成了八路军120师,这两支队伍的领头人都是贺老总。不过呢,解放战争一打响,贺老总就很豁达地把部队交给了彭老总来带,自己转身去管后勤工作了,这可真是展现了他的大公无私啊。贺老总以前是在旧军队里干的,自然明白“手里有枪,啥都不怕”的道理。不过,自从他加入了共产党,想法就完全变了。他常常跟手下的人说:“咱们这支队伍,是党的队伍,不是我一个人的。我能带,别人也照样能带,最重要的是得听党的指挥。”因此,听说贺炳炎和廖汉生没听彭老总的指挥,贺老总就自己跑到一纵去,狠狠地把他们俩训了一顿,说道:“彭老总的话就是军令,无论如何都得执行,不管啥借口,多大的难关,都得咬牙完成,没得商量!”
其实,贺炳炎和廖汉生跟贺老总关系特别铁。贺炳炎从当兵那天起就一直追随贺老总,贺老总待他就像亲儿子一样。而廖汉生呢,他是贺老总的外甥女婿,他们俩可以说是贺老总最亲近的人了。因此,对于贺老总把部队交给彭老总这事儿,他们俩心里有点不痛快,工作中难免会流露出来。当然了,贺炳炎和廖汉生两人都挺明白事理的。在贺老总的一番教导后,他们也察觉到自己不对了,于是就主动去找彭老总认错,还保证以后彭老总的命令一定照办。彭大将军是个性情爽快、心胸开阔的人,对于那两人的冲撞一点也不往心里去,反倒特别喜欢他们的坦诚,后来还更加器重他们了。新中国成立后,贺炳炎成了上将军,还是唯一一个准兵团级的上将呢。廖汉生呢,也被提拔为国防部副部长,并且是国防部里唯一的中将副部长,他们俩这都属于特别提拔。说到底,这都得感谢彭老总对他们的栽培和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