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舞步》是一部有关舞蹈梦想的电影
电影《七月的舞步》今日公映,影片讲述了顾悠悠在临毕业前放弃了学习很久的芭蕾舞,妈妈阻止她参加街舞比赛的对抗故事。相信大部分观众在看到电影前面的剧情时会支持妈妈观点,因为正确的路都能看清楚。但我看完之后,觉得它有种为舞蹈学者伸张正义的喜剧感,是一部暑假档解压的喜剧电影
人生的一生会出现很多重要的选择,但影响一生的选择有几个节点:一是投胎;二是结婚;三是理想。
在《七月的舞步》里,顾悠悠把这三样都占了。因为妈妈,她选择了芭蕾舞;因为男朋友,她选择了街舞。
电影从母女各自的日常入手,给了她们一个体验对方生活机会,结果她们做出了完全不一样的选择。
一个是大众熟知的中央芭蕾舞团工作,一个是小众的嬉皮式潮流娱乐文化,这两者间Battle答案显尔易见,关键是剧情如何说服观众相信她的逆向选择是对的。
片中的妈妈曾是一名歌舞团演员。无论哪个年代,能考进歌舞团的人都是极为不易的。因意外怀孕,妈妈只能在生子或跳舞中选择其一,顾悠悠明显就是答案。如果对现实生活真实问题的如实表达,这确是一个很难的决择。
男友去美国深造不告而别,自己势必要重新开启一段新的人生,留下孩子是一个没有后路的选择,但生活中的对错不是清清楚楚大写黑与白。
回过头,我们聊聊顾悠悠这个人。顾悠悠的经历很简单,她一直学芭蕾舞,也是这块“料”,她有良好的身体条件(身高,臂长,腿长,体重,面相),并且她通过了中央芭蕾舞团的招聘。从电影到现实比照,真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我想是有的。多年前,因出演宫廷戏走红的吴谨言就是出自中央芭蕾舞团。作为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中央芭蕾舞团的起点很高,但它也有着年龄限制。同样,一个街舞的舞者也有年龄局限性。在两者之间,顾悠悠选择后者,无疑是引发争议的。
有什么样的家庭就选择什么样的理想,还是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理想就选择什么样的家庭?作为一个奔四的人,我觉得是天道。无论你将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命运早就码好牌等你,就好比这部电影。
在通往理想的梯子上,父母给顾悠悠递了一个锤子,妈妈反对她放弃芭蕾舞,妈妈反对她选择街舞,妈妈更反对男友,但最终有没有影响顾悠悠的选择呢?到底女儿是对的,还是妈妈是对的。
有时候命运的对错真的很难说,人生是动态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也是如此。父母要想相信孩子会有巅峰。有无数历证告诉我们,未来是年轻人的。
我想看完电影的观众都能发现《七月的舞步》虽然是一个简单的电影,却能引人共鸣。这份共情来自于父母对实现美好人生的人设理想,出来自于子女反抗家长规划理想的不堪重负。我小时就有一个舞蹈梦,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成为一个舞者。然而,当我陪她走过五年的学习生涯,终于拿到最高级证书以后,我真的放弃了。我不是放弃对她的舞蹈理想,我是放弃对自己理想人设的执着。因为在这个实现的过程中,我突然了解到了这是多么难的一个向上过程,不断的攀比,不断的PICK,不断的剥夺快乐,不断的消磨热情,不断的榨干精力,想赢就必须赢得轻轻松松,而不是努力挣扎。就如片中的老妈最后终于意识到“不适合”三个字意味着什么。
《七月的舞步》表面是讲述了一个女孩为实现舞蹈梦想的故事,实则是深入分析了当下两代人所面临的压力,当打开每个人的痛苦时,我们又会体会到了不一样的风景。它是一部“成人亲子电影”,很多鸡汤告诉观众,我们要站在彼此的角度思考问题,但在生活中做起来很难。《七月的舞步》教会我们不仅要懂自己,也要懂家里人。这部独树一帜的作品,不仅是喜剧, 更能读出年轻人心中的理想,还能说透父母眼中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