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中科美菱上市!科技长虹强孵化力下的“共性”开启加速度

Titer||撰稿10月18日,中国第一家超低温冷冻存储设备制造的民族品牌,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中

Titer||撰稿

10月18日,中国第一家超低温冷冻存储设备制造的民族品牌,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中科美菱低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中科美菱,证券代码:835892)正式登陆北交所,敲钟上市。

这是中科美菱成立20年来以来努力拼搏的终点,更是开辟更广阔发展蓝图的起点。

从受理上市申请到正式上市仅111天,作为创下北交所上市最快速度的企业,中科美菱一路绿灯的背后是各方高度关注和认可,是他们心目中的优质标的。

这因为20年的发展,确实练就了诸多不一样:

首先领域特殊,中科美菱深耕超低温领域20年,带头助推国内深冷技术的持续突破,实现了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的进口替代。当前,生物制药市场的爆发性增长及国家对生物安全的重视,更凸显了中科美菱用先进科技深耕生物制药细分市场的价值。

其次表现特殊,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出具的《证明》,中科美菱(835892)2020年度及2021年度主导产品生物医疗领域低温存储专用设备市场占有率在安徽省排名第一,国内排名位居前三,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再有地位特殊,中科美菱生产和销售的-196℃至 8℃温度区间的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满足下游客户多样化需求,并在产品质量、稳定性、节能 性等方面,完全可以与国际领先企业比肩,甚至在部分产品性能方面实现超越,极大满足了国内、外市场需求,主要产品的销售收入也取得了快速增长,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最后且最关键的是身份特殊,中科美菱成立于2002年10月29日,是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合资成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实控人为通过长虹集团实际控制四川长虹、长虹美菱的绵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以国资委为后盾的长虹系成员企业。

换句话说,这是长虹系又一家成功上市的企业!

统筹利用集团资源,携手搭建逐梦舞台,不断将优秀的子公司推上发展的新台阶。近两年,这种强孵化能力正在长虹控股内部上演。从长虹佳华到华意压缩,从长虹能源到中科美菱,在长虹控股的战略布局下,这些细分市场的冠军们和引领者们,相继完成上市,开启利用资本实现更伟大梦想的新征程。

《森科技》认为,一个个出类拔萃的子公司在长虹内部孵化成长,不仅仅有个体的努力,更因为在长虹的羽翼之下,它们表现出的“共性”特征,助力它们开启了成长加速度。

其一,重视人才建设。

作为深化改革的成效之一,长虹这些年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高精尖企业的背后都是一帮业内顶尖级专家、技术人员做后盾。

对于子公司的人才管理方面,上述几家上市、待上市企业及其他子公司都获得了集团层面的协同推荐和引进,骨干员工都有长虹勇敢拼搏、踏实奋斗的身影。除了内部的人才培养外,还通过各种形式巧借外部专业人才资源为子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提高子公司经营自主性,激发这些子公司创新发展的活力。高端管理人才、专业技术骨干、优秀产业工人……成为子公司最大的资产。不仅中科美菱,包括在北交所首批上市的长虹能源等,都是人才建设的践行者和受益者。

其二,关注技术研发。

翻看中科美菱的招股书显示,公司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低温存储技术的研发投入。其中,2019-2021年度研发费用分别达2011.42万元、1671.21万元、2477.36万元,已经完全克服疫情冲击并大幅高于疫情前水平。经过20年技术积累,公司已掌握了以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为代表的深冷存储产品系列核心技术。2018年,DW-HL1008SA1分离式超低温冷冻储存箱获得安徽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创新产品奖。2020年,智慧疫苗接种服务方案获得中国设计红星原创奖。2022年,公司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类似的路径在长虹能源身上也有体现,“碱电+锂电”双核心主业比翼双飞的背后是过硬的技术保障。此外,长虹双创园冲压技术、加西贝拉压缩机生产线设备、电源特种装备车用智能高压锂电系统关键技术产业化、爱联5G扩能等改造升级项目等等,都是智能化、高端化、科技化的鲜活案例。

这一切源于集团层面更高角度的部署,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长虹逐步构建并夯实的“先进性技术、竞争性技术、技术生态圈”三层技术体系,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去年发布实施《技术平台改革方案》,形成了“三个灯塔实验室+四个创新研发中心+多个外部联合实验室”的长虹中央研究院,面向未来前瞻性、共性技术研究和外部科技资源整合的平台定位更加清晰。

这些技术优势最终都以绝对领先的行业优势,在各个子公司业务单元中得以体现。

其三,深耕产业生态。

这是个讲究生态,崇尚共赢发展的时代。不仅要在集团内部实现资源的整体协同,也要同外部优秀资源共谋发展。

在中科美菱的招股书中,不难看到其专注的领域非常精、专,这并非将自己置于小市场,而是懂得小领域中有大世界,其构筑的是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中科美菱在超低温冷冻存储设备制造方面见长,但视野却面向整个生物医疗行业。所以,中科美菱相关配套产业的日趋完善,逐步实现了低温存储设备的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配套。

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定位属性,但是视角却决定了一个企业的高度。这一点在长虹旗下的长虹能源、华鲲振宇等子公司中也均有体现,前者合作伙伴就有国际一线品牌的电动工具和吸尘器厂家,而后者在技术上同样和华为有交集。

追根朔源,长虹控股同样在构建庞大的产业生态,芯片生态、产品生态、创新生态、数字生态乃至孵化生态……无所不包、兼容并蓄,这些子生态就像构成生命体的细胞一样,发挥基本单元功能的同时,也维护长虹控股这一大机体的康健。当然,反过来讲这些也都是长虹控股能够持续向子公司输出生态思维的关键。

小结:翻看长虹系成员企业,无论已上市的,还是在冲击的,抑或在努力中甚至是刚从母体分离出来的,它们都会有更美好的未来。事实证明,长虹控股优秀的产业基因在下属公司不断得以传承,于不同细分市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参天巨树,并通过点面扩散直至形成网链辐射效应,由此影响着生态链的广度和深度。如此构筑起的体系是安全且健康的,建立起的优势也是难以撼动和超越的,最终必将成为这些子公司们在各自领域出彩表现的强力支撑。

【森科技: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观的原创打动您!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留下观点,共同为科技行业的健康发展出力。对科技感兴趣的朋友,请点击关注“森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