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聚奎,男,1904年12月31日出生,湖南安化县兰田(今属涟源)西坪村人。原名李新喜。李聚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后勤工作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李聚奎这位被中央军委誉为“功高德亦高,楷模昭后人”的开国上将,曾被称为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开路先锋、骁勇战将和“将圣”。
李聚奎
1930年12月,时任红一军团第二十七团团长的李聚奎参加了反“围剿”作战。由于受地形限制,红二十七团和红二十五团混在一起与敌人搏斗时,第二十五团团长王玉洪负伤被抬了下去,二十五团政治委员叶汤平赶忙对李聚奎说:“李团长,我们两个团在一起了,老王(王玉洪)负伤了,部队有点乱,你就统一指挥吧!”李聚奎挺身而出,指挥两个团部队与敌人继续战斗。这是一次漂亮的歼灭战,全歼了敌军第十八师两个旅及师部,活捉了师长张辉瓒及第五十三旅旅长王捷俊,共歼敌9000余人。
1952年3月,军委再次发出《评定各级干部等级指示》,明确了评定军队级别的目的是合理解决干部的待遇问题,并为实行军衔制度奠定基础;确定了全军干部、战士的军衔级别;按照评级标准,职务为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部长、干部部长的,级别一般应当在正、副、准兵团级范围内确定。李聚奎时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按照标准当属兵团级别。1952年4月20日,军委关于李聚奎级别问题给东北军区的电报上写道:“四月十六日电悉,同意李聚奎同志暂定为副兵团级。”此时的李聚奎,刚刚从炮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下来。
到了石油工业部,李聚奎从小学生做起,向专家虚心求教石油方面的知识,尽管他患有严重的糖尿病,但还是一头扎到西北、新疆戈壁滩和东北荒原等石油工作艰苦一线搞调研,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学一路、调研一路、思考一路,整个人消瘦得害,很厉甚至昏倒在会场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熟悉了石油部门的情况,摸清了勘探开采石油的规律。
1958年2月,一个消息飞至而来:中央决定他与总后勤部政委余秋里对调,重回部队。1958年2月15日,再过两天就是除夕了,举国上下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军委一份《呈请授予李聚奎同志上将军衔》的会议文件放在了毛主席的案头,呈文道:“李聚奎同志已经中央决定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该同志原为副兵团级,因转业而未评衔,此次调回军队工作,我们建议授予其上将军衔,当否,请批示。”主席阅后,点头称好。是年,李聚奎被光荣授予共和国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