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多少人心中的痛!尤其是那些神出鬼没的介词,简直是噩梦。这不,随便搜搜“英语介词”,出来的不是“一篇搞懂”就是“终极秘籍”,仿佛掌握了它们,就能直接原地飞升。
但事实呢?单词背了一箩筐,语法书翻烂了,考试的时候还是得靠感觉,蒙对一个算一个。说实话,谁还没经历过被“in”、“on”、“at”支配的恐惧?明明都是“在……”,为啥一会儿用这个,一会儿用那个?更别提那些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介词短语,一会儿“by accident”,一会儿“on time”,记都记不住,更别说灵活运用了。但咱们也得冷静想想,英语介词真的就那么难吗?与其一股脑地死记硬背,不如先搞清楚它们背后的逻辑。
就拿“afraid of cats”来说,为啥是“of”,而不是“to”或者“with”?因为它表达的是一种“害怕”和“猫”之间的归属关系,一种“属于猫的恐惧”。这样一想,是不是感觉容易理解多了?当然,光理解还不够,还得练。但练也得讲究方法,不能光靠题海战术。想想我们小时候学中文,也不是背字典背出来的,而是在生活里、在对话里慢慢学会的。英语也一样,多看英文电影、美剧,多读英文,在语境中感受介词的用法,比死啃语法书有用多了。再说说那些常考的介词短语。
什么“out of control”、“on time”,看着好像很复杂,其实也都有规律可循。“out of control”可以理解为“超出控制范围”,强调一种失控的状态;“on time”则可以理解为“按照时间表的安排”,强调一种准时性。把这些短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比单纯地背诵要有效得多。不过,话说回来,英语介词之所以让人头疼,除了它们本身比较复杂之外,也跟我们学习英语的方式有关。很多时候,我们太过于注重语法规则,而忽略了语言的实际运用。我们总是想着把每一个介词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实际上,语言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充满弹性的东西,很多时候并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就像“in the tree”和“on the tree”,为啥一个表示“在树里面”,一个表示“在树上”?难道是因为鸟在树里面,松鼠在树外面吗?
当然不是!这其实是一种习惯用法,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所以,学英语介词,别钻牛角尖,别死记硬背,多看、多听、多用,在语境中感受它们的用法,慢慢地就会发现,其实它们也没那么可怕。而且,我们也要认识到,语言只是工具,目的是为了沟通和交流。就算介词用错了,只要能表达清楚意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重要的是,敢于开口说,敢于表达自己。毕竟,谁还没犯过错呢?就连莎士比亚当年也经常乱用介词,但人家照样成了文学巨匠。
所以,放轻松,大胆地说英语吧!就算说错了,也没人会笑话你,最多也就是帮你纠正一下。与其纠结于一个小小的介词,不如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比如思考人生的意义,探索宇宙的奥秘。毕竟,人生苦短,时间宝贵,哪有那么多时间跟介词死磕呢?当然,如果你实在过不去这个坎儿,那就收藏这篇笔记吧!说不定哪天考试的时候,还能派上用场。不过,记住,这只是辅助工具,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说到底,学英语就像谈恋爱,不能强求,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需要耐心和坚持。但只要找对了方法,找到了乐趣,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英语也没那么难,甚至还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