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黄旭华老先生一辈子都在为党和国家出力,他的贡献大得没法说。因为工作得保密,很长时间里,大家都不太知道他的事情。一直到他年纪大了,这些事迹才慢慢被大家了解。
黄旭华院士的名气越来越大,大家深挖他的故事时,意外得知他的妻子李世英也非同小可。早些年,他们俩一个是领导,一个是下属,这样特别的相遇,给他们的共同生活添上了不少独特的韵味。
【黄旭华多次变换工作】
黄旭华这辈子工作换了一茬又一茬,真的是做到了“哪里需要就往哪儿顶”。从学校大门一迈出来,他就直奔“华东军政委员会船舶建造处”报到了。那时候,上头正琢磨着怎么解放台湾,到处找船、修船、造船,忙得不可开交。巧的是,黄旭华在大学时的恩师辛一心,正好是建造处的头头儿,辛老师一看黄旭华这小伙子不错,大手一挥,就把他给拉来当技术顾问了。
朝鲜战争打响后,黄旭华的工作有了变动,他被安排到了招商轮船局。这家伙记性特别好,每次去北京交通部参加会议,都能随口报出一串串精准的数字。因为这个,他得到了于眉局长的青睐,后来就被提拔做了秘书。
1951年秋天,上海港务局想要把共青团的工作做得更好,就决定成立团委,并且急需一位年轻有为、充满活力的领头人来带动整个团队。港务局的负责人经过多方面了解和考虑,觉得黄旭华这个人挺合适,他性格热情开朗,还会不少才艺。然后,他们费了好大劲,才把黄旭华从于眉局长那里争取了过来。就这样,黄旭华被调到了港务局,担任了团委书记的职务。
黄旭华因为在大学里搞过学生社团,所以干起团委书记的工作来得心应手,让港务局的共青团活动很快就搞得红红火火。不过,说实话,黄旭华对这份行政工作并不太感冒,他毕竟是个技术出身的人,心里头其实对搞行政没那么大兴趣。
1953年年初,船舶工业管理局新成立那会儿,黄旭华的好多大学同学都去那儿工作了,就连他的老师辛一心也当上了设计处处长。黄旭华一听说这事儿,心里就痒痒了。本来港务局那边不想让他走,但黄旭华费了好大劲,最后还是成功调到了自己特别想去的那个单位。
【黄旭华在港务局工作时,认识了下属李世英】
1951年秋天,李世英高中一毕业,就直接去了港务局上班。那时候,她在团委负责青年工作,而黄旭华是团委的头儿,两人就这么搭上线了。一开始,他们之间就是纯粹的工作交集。黄旭华肩上担子重,整天都埋头工作,压根儿没心思考虑个人感情。李世英呢,刚从学校出来,初入职场,心思也全放在工作上。虽说他们天天见面,但从来都没往那方面想过,更别提会产生别的情愫了。
黄旭华是从一所顶尖学府走出来的佼佼者,年轻有为,才华横溢,模样俊朗,举手投足间尽显非凡气质。李世英呢,则是那种青春活力四溢,长相甜美的女孩,性格爽朗,干起活来利索又高效,还自带一股子大家闺秀的温婉韵味。这俩人,一见面就互相看对了眼,对彼此的感觉都挺棒的。
之后,黄旭华被调到了船舶工业管理那边。不久,李世英就被挑中去大连海运学院,任务是学俄语。那会儿,咱们中国和苏联关系铁得很,军事、民用的造船技术,咱们从苏联引进了一大堆,还有好些苏联专家到中国来,协助技术转让和制造。这样一来,懂俄语的翻译人员就特别抢手,缺口很大。鉴于这种情况,各行各业都紧急抽调了一批年轻人,送到学校去学俄语。
1954年夏天一到,李世英学完了所有课程,接着就被安排到了船舶工业管理局的设计二处,任务是当俄语翻译。谁承想,在这儿她竟然又撞见了黄旭华,两个人都高兴得不得了。平时上班时,李世英主要负责给苏联专家做翻译,而黄旭华呢,就跟着那些专家学习技术。这样一来,李世英就成了苏联专家跟黄旭华他们这些技术人员之间交流的关键人物。
上班的日子里,他们俩老是腻歪在一块儿。时间一长,感情就越来越好了,心也贴得更紧了。后来,黄旭华终于憋不住,跟李世英表白了。其实李世英心里也早就有他了,所以两人就这么顺理成章地谈起了恋爱。到了 1956 年 4 月 29 日下午,黄旭华和李世英一块儿去把结婚的事儿给办了。
【李世英婚后,独自挑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
结婚后,他俩立马回归工作,婚假一天都没享受,第二天照常去单位报到。不过呢,路上多了个同行的伴侣,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走起路来都更有劲了。到了1957年9月,李世英给黄旭华添了个大宝贝女儿,黄旭华头一回当上了爸爸,心里头那个美啊,别提多高兴了。给女儿取名字的时候,黄旭华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苏联那个大作家高尔基写的《海燕》。他就转头问媳妇:“咱闺女叫海燕咋样?”他打心底里希望女儿以后能跟海燕一样,啥风浪都不惧,特别勇敢坚强。李世英一听这个名字,眼睛立马就亮了,连声说:“好呀,这名字真棒!”
没想到,女儿刚出生没多久,连一岁都还没到,黄旭华就突然接到通知,说他被挑中去参与国家核潜艇的一个机密研发任务,得立刻动身去北京。他赶紧给老婆写了封简短的信,信里头没啰嗦太多,就是告诉老婆要照顾好自己,还提到自己得长期在北京忙活了。不过,在哪个单位、具体干啥活儿、在北京哪个地方,这些他都没透露半句。
老婆收到信后,心里头直打鼓,但她明白黄旭华不说肯定有他的道理,所以就没再多追问,默默收下了。黄旭华在去北京的途中,心里挺不是个滋味的,暗自琢磨:要是早知道会这样,临走前怎么着也得好好搂搂那个刚学会笑的宝贝闺女啊。
打那以后,黄旭华和老婆就过上了分隔两地的日子。这样的日子一晃就是好多年,直到李世英也被调到了北京,他们一家三口才算是真正团圆了。虽然三个人只能挤在一间小房子里,但他们俩都觉得心里挺美。黄旭华逗老婆说:“咱闺女现在可是地道的北京小妞了,要不要给她改个有北京特色的名字?” 这么着,他们就把大闺女的名字给换成了“燕妮”。
1966年春天4月份,李世英家里又添了个二丫头。黄旭华瞧着这二丫头跟妈妈长得那叫一个像,就提议说,要不让孩子跟妈姓李,名字嘛,就叫李骊,意思就是希望她能像骏马那样,撒开蹄子跑得飞快,无拘无束的。转眼到了1972年夏天7月份,他们家的小幺女黄峻来到了这个世界。给她取这个名字,就是盼着她能像大山那样,稳稳当当,做个有骨气、有担当的人。
之后,黄旭华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核潜艇的研发工作中,为了国家的安全防务竭尽全力。而李世英呢,她一个人挑起了家里的重担。她把几个女儿都照顾得无微不至,而且还时常挂念着黄旭华在广东老家的双亲和兄弟姐妹,从没发过一句牢骚,成为了黄旭华最坚实的后盾。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