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在近些年一路高歌猛进,快节奏的发展对于能源的消耗也很大,而中俄贸易的不断开展极大的缓解了中国能源问题。据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总量达到1.0847亿吨。但是在近期俄罗斯能源专家马克西姆·马尔科夫却对外公开表示:2025年俄罗斯不但无法增加对中国的石油供应量,反而可能会有所减少。如果能源进口量降低,那么中国的发展速度就会有所下降。
第一:中俄之间能源贸易不只有石油,在天然气、电力、煤炭等多个领域都有大规模的合作。例如2024年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对华出口总量达830.9万吨,2024年第四季度中俄电力贸易规模达到16.4亿千瓦时,而煤炭贸易更是占据2024年中俄能源资源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这些能源资源的不断注入,极大的提升了中国的整体发展速度,同时也让中国免于受到西方贸易制裁的波及。所以减少供应量,对于中国来说并非好事,当然俄罗斯也“讨不到好”。
第二:中俄贸易始于“友谊”但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在过往的贸易活动中中俄都是受益方。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市场,能够稳定从俄罗斯进口能源资源,为俄罗斯带来了巨额的外汇收入,尤其是在西方集体制裁的情况下,中国市场对于俄罗斯来说相当于“救命良药”。当然中国也获益良多,不同种类的能源资源源源不断,为中国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减少对其他不稳定能源供应地区的依赖,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例如澳大利亚曾用煤炭出口威胁中国,美国也曾用大豆贸易“胁迫”中国。
第三:既然是互利互惠的结局,为什么俄罗斯还要减少对华供应量呢?按照俄罗斯专家的描述,这一决定是“无奈之举”。首先因为俄乌冲突的爆发,西方对俄罗斯对外贸易进行全面制裁,其中就包括对华贸易。这让不少俄罗斯石油出口公司面临冻结海外资产、资金的风险,所以开始有意缩减贸易范围规避风险。而中国就是西方这一制裁的“间接受害者”,加上俄罗斯本土受到战争威胁,石油产出量减少所以对外出口量也会大幅度下降。这里要考虑到一个问题:战争状态下俄罗斯会优先储备石油,之后才考虑对外出口。
第四:俄罗斯是“无奈之举”,那么这一问题该如何处理呢?相对于问题的严重性,处理的方式则很简单。俄乌冲突如果能够快速结束,那么西方的制裁虽然不会全部停止,但风险降低部分出口商可能会重新活跃起来。同时在不考虑战争储备的情况下,俄罗斯也会有更多的能源用于出口。不过这一办法很难实现,俄方有意让中国帮忙,但是中国的中立立场不可动摇,所以只能劝和,主角还是俄罗斯、美国、欧洲、乌克兰。
最后某种程度上俄罗斯的能源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香饽饽”,不然美国也不会大费周章的想尽办法搞垮俄罗斯,其根本目的还是俄本土的大量资源。所谓的“安全需求”就是一个谎言,欧洲国家可以担心俄罗斯入侵,但美国“担心”是不是有点太假了?小铁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国家之间的友谊的尽头是什么?以中俄为例子,友谊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其尽头自然也是利益不是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