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刘三姐”黄婉秋:与儿子先后离世,遗言感动世人,丈夫依旧悲伤

1943年,黄婉秋出生在广西桂林永福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家里有八个孩子,生活的压力让父母忙得不可开交。父亲是百货公司的普通

1943年,黄婉秋出生在广西桂林永福县的一个普通家庭。

家里有八个孩子,生活的压力让父母忙得不可开交。

父亲是百货公司的普通员工,母亲则负责家中大小事务。

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小黄婉秋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戏剧。

她常常在家人的面前唱歌、表演,脸上洋溢着对艺术的热爱。

姑妈发现了她的天赋,给予支持,让她有机会进入戏班学习。

在那里,她得到了桂剧老前辈尹羲的鼓励,这给了她继续前行的动力。

1956年,13岁的黄婉秋迎来了人生的重要契机。

当时,桂剧团开始招收小学员,尽管她只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并不具备报考资格,但她毅然走进了考场。

考场上,黄婉秋毫不怯场,自信地表演了一段舞蹈。

她灵动的身姿和充满感染力的表演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最终,她被破格录取,开启了艺术之路。

然而,父母的态度却给她泼了一盆冷水。

他们担心学唱戏的艰辛和女儿未来的发展,希望她过上安稳的生活。

但黄婉秋铁了心要追求梦想,她的坚持最终让父母妥协。

就这样,13岁的黄婉秋正式踏入桂剧团,开始了艰苦而又充满希望的学艺生涯。

在桂剧团里,黄婉秋学唱的是花旦。

她聪明好学,记忆力超群,背台词对她来说轻而易举。

她能歌善舞,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但手指不够柔软成了她的难题。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她每天用热水泡手,忍着剧痛让老师帮助她折手指。

那钻心的疼痛并没有让她退缩,反而让她更加坚定了练好基本功的决心。

不仅如此,为了保持良好的身材,她每天都严格控制饮食,忍受着饥饿。

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她从未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她终于迎来了登台的机会。

在《斩三妖》中,她饰演“苏妲己”一角,虽然是初次登台,但她的表演将角色的妩媚与狡黠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后,她陆续参演多部经典戏剧,逐渐在当地崭露头角,成了小有名气的戏曲明星。

1961年,命运再次转动,为黄婉秋带来了一个改变一生的机会。

长影厂著名导演苏里准备筹拍电影《刘三姐》,并来到广西挑选演员。

这部电影备受关注,广西领导希望将其打造成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

导演苏里与当地才子乔羽一起精心创作修改剧本,乔羽在8个月的时间里写出了80万字的初稿。

同时,相关人员还找了100多个画家创作“刘三姐”的形象,并四处寻找合适的女主角。

在广西举办的《刘三姐》大汇演中,傅锦华被确定为“刘三姐”的扮演者,而黄婉秋则被苏里导演看中,饰演女二号“舟妹”。

男主角“阿牛”由长影厂演员刘世龙饰演。

然而,在正式开拍前,事情发生了变化。

领导们看了样片后,认为傅锦华虽然歌唱得好,但嘴型不太上镜,于是要求更换女主角。

有人提议让杨丽坤来饰演,但领导们认为最好是广西演员,这个提议被否决了。

就在苏里导演焦虑之际,刘世龙向他推荐了黄婉秋。

刘世龙说:“这个小舟妹挺好的,有灵气,长相秀气,不如让她来试试吧。”

苏里导演听取了建议,让黄婉秋做了“刘三姐”的造型试装。

看到试装后的黄婉秋,苏里导演眼前一亮,这就是他心目中的“刘三姐”。

于是,角色对换,黄婉秋饰演“刘三姐”,傅锦华饰演“舟妹”。

但傅锦华对此感到气愤,选择了辞演,最终由张文君饰演“舟妹”。

多年后,傅锦华对没能饰演“刘三姐”感到遗憾,也为辞演“舟妹”而后悔。

虽然傅锦华没有参演,但影片中“刘三姐”的配唱由傅锦华完成,配音则由张桂兰完成。

为了演好“刘三姐”,黄婉秋付出了很多努力。

她年纪小,演戏经验不足,常常被苏里导演责备。

但她从不记恨,每次导演骂完后,都会私下向她道歉。

而黄婉秋总是笑着说:“苏叔叔,您是为我好,我不介意。”

在苏里导演的耐心指导下,黄婉秋逐渐找到了表演的感觉。

导演告诉她:“你就和平常一样,不要太拘谨。

改掉一些戏曲习惯,让刘三姐更贴近生活。”

在拍摄过程中,剧组在广西漓江取景,当时气温高达40多度,黄婉秋从未叫苦叫累。

整个剧组都为了这部电影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1年,电影《刘三姐》上映后迅速走红全国。

影片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还享誉国外。

在新加坡公映两次,每次都创造了120天的放映纪录;在马来西亚被评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在美国上映时,甚至打破了《乱世佳人》的放映记录。

电影俘获了无数影迷,有东南亚影迷看了33场,香港影迷看了99场,每场还会给黄婉秋写观后感。

黄婉秋凭借“刘三姐”一角一夜成名,从普通戏剧演员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影星。

成名后,她的工资涨到了50块钱,生活也有了改善。

然而,命运的考验却在不久后降临。

1966年,黄婉秋的人生陷入了灰暗。

因为参演了《刘三姐》,她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

曾经的辉煌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痛苦和绝望。

她心灰意冷,甚至三次尝试自杀,但都被幸运地救了下来。

之后,她被下放到农村劳动,生活的苦难让她看不到希望,整日抑郁寡欢。

就在她最无助的时候,一个叫何有才的男人走进了她的生活。

何有才是剧团的小演员,比黄婉秋小6岁,为人善良、帅气且有才。

在别人都躲避和嫌弃黄婉秋的时候,他始终陪伴在她身边,不在乎外界的流言蜚语。

何有才担心黄婉秋吃不好,经常用自己的工资买好吃的给她。

有一次,为了保护黄婉秋,他的手骨被打裂了。

尽管因此遭受了牵连,影响了自己的前程,但他毫不在乎。

黄婉秋满怀愧疚地说:“要不是我,你也不会这样。”

何有才却深情地回答:“我爱你,别说这些,就是付出生命我也愿意。”

起初,黄婉秋只把何有才当成朋友,觉得两人年龄差距大,在一起会被人说闲话。

但经过这些患难与共的日子,她被何有才的真心所打动,逐渐对他动了心。

1972年,黄婉秋嫁给了何有才。

因为没有婚房,他们住在何有才父亲的房子里。

婚后,他们的感情越来越好,何有才成了黄婉秋生命中的一束光。

婚后第二年,黄婉秋生下女儿何雁云。

丈夫安慰她:“你现在是母亲了,要坚强。”

在丈夫的呵护下,黄婉秋渐渐走出了阴霾,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

后来,她又生下儿子,儿女双全。

1977年,影片《刘三姐》重映,黄婉秋感慨万千。

她重新复出拍戏,1982年,时隔21年,她参演了电影《春兰秋菊》,演艺事业再次起航。

此后,她参演了多部影片和歌剧,还担任了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

随着事业的恢复,有人劝黄婉秋与何有才离婚,认为两人事业差距大。

但黄婉秋坚决地说:“请不要随意评价我们的感情,我们一起经历了太多,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我。”

此后,她和何有才更加珍惜彼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何有才成了黄婉秋的事业助理,默默支持她的事业。

黄婉秋不仅是个好妻子、好母亲,还是个孝顺的儿媳。

她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十几年,从未有过矛盾。

公公病重时,她在床前悉心照料,比亲生女儿还贴心,还获得了“第六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的称号。

何有才也同样孝顺,将岳父母视如亲生父母。

黄婉秋还非常重情重义,导演苏里的妻子过世后,苏里晚年患病且经济拮据。

黄婉秋和丈夫多次邀请苏里来广西一起生活,都被拒绝。

后来,他们还寄钱给苏里。

苏里感慨地说:“像黄婉秋这样心怀导演的演员真的罕见。”

晚年的黄婉秋,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传承“刘三姐”文化中。

她说:“如果有人叫‘刘三姐’,那一定是在叫我。

‘刘三姐’是伴随我一生的。”

她创办了“刘三姐艺术团”,建造了“刘三姐景观园”。

她还努力培养“刘三姐”的接班人,女儿何雁云和两个外孙女在她的培养下,成为了“刘三姐”的接班人。

一家三代都在为传承“刘三姐”文化而努力。

然而,命运却再次给了她沉重的打击。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她积极对抗肺癌,承受着病痛的折磨。

更令人悲痛的是,2022年,她的儿子因病去世。

白发人送黑发人,让她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一年瘦了二十多斤。

原本就患病的她,病情也愈发严重。

丈夫何有才说:“儿子走后,她心情非常沉重。”

2023年3月4日凌晨3时16分,黄婉秋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享年80岁。

在弥留之际,她最牵挂的依然是“刘三姐”文化的传承。

她嘱托丈夫、女儿和外孙女,一定要将“刘三姐”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黄婉秋的离世让丈夫何有才悲痛万分。

他保留着妻子生前用过的许多东西,常常对着窗外发呆,回忆着与妻子的点点滴滴。

虽然黄婉秋已经离去,但她的“刘三姐”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

评论列表

baba
baba 2
2025-01-24 09:27
又有多少男人看了刘三姐而相思疯掉了的呢?我知道就有一个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 2
2025-01-23 14:26
两个女人成就了黄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