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构思了一个夺取天下的蓝图,即夺取荆、益二州,结交孙权。然后等待时机,曹魏内部出现动荡后,荆益2地同时出兵攻打曹魏,那时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诸葛亮出山后,帮助刘备夺取荆州、益州和汉中,与曹操、孙权实现了3分天下。令人惋惜的是,之后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6次率兵北伐,都失败了。继任者姜维11北伐,也没能成功。
毛主席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他和人探讨诸葛亮军事才能时,说诸葛亮犯了3个错误。

一、 错用关羽
刘备入川作战时,身边带着庞统、黄忠、魏延、霍峻等人,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这是个非常合理的安排。
可惜,刘备和益州兵马作战期间,他的谋臣庞统被益州兵马射杀了。庞统死后,刘备断了一臂膀,让他陷入了被动。刘备只能紧急派人给诸葛亮传信,让他率领荆州之兵,入川帮助自己。
这时,诸葛亮做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他留关羽镇守荆州,自己带着张飞、赵云入川支援刘备。
毛主席评价关羽说:关羽是蜀国的一根支柱,能力很强,但是性格孤傲,和手下人相处的十分僵。

关羽是位“万人敌”名将,能力毋庸置疑,但是性格孤傲,目中无人,处理不好与同僚、盟友的关系。
马超归顺刘备后,关羽不服马超,要入川去和他比试武功。诸葛亮写信劝说才作罢。刘备拿下汉中后,将关羽、马超、黄忠、赵云、张飞封为自己手下的五虎上将。关羽嫌弃黄忠是个老将,不愿与他为伍。关羽连黄忠都瞧不上,手下荆州的郡守、将领,更没几个他能瞧得起的了。
关羽准备发动襄樊之战时,南郡太守糜芳、公安守将傅士仁因为没有准备好大军所用的粮草器械,遭到了关羽的训斥。关羽放话说,等他出征回来再收拾2人,这让他们对关羽既恨又怕。
襄樊之战期间,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让曹魏举国震荡。
危难关头,曹操主动向孙权示好,想和孙权联手对抗关羽。

不论关羽灭掉曹操,还是曹操灭掉刘备,都会让江东唇亡齿寒。同时,孙刘两家是盟友,孙权不想破坏盟友关系,这让他左右为难。大臣建议孙权派使臣前往荆州,给自己儿子求娶关羽女儿,试探关羽态度。谁知,关羽一点不给孙权面子,一句“虎女焉嫁犬子”,将使臣赶了回来。
孙权大怒,决定联手曹操对付关羽。
关羽和曹魏在襄樊前线作战之际,孙权派吕蒙夺取了荆州。之后江东兵马围追堵截,擒杀了关羽。
二、 错用马谡
223年,刘备病逝时,将匡扶汉室的重任托付给了诸葛亮。
226年,曹丕去世,曹叡继位。
诸葛亮趁曹魏政权交替的动荡之际,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北伐。
诸葛亮派赵云率兵出褒斜道,牵制曹军主力,自己率兵出祁山,夺取陇右地区。

曹魏实力在蜀汉之上。蜀汉没有能力一口吃掉曹魏这个庞然大物。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标,是夺取陇右地区。
面对突然而至的蜀军,陇右地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陇西三郡(天水、南安、安定3郡)不战而降,归顺了诸葛亮,只剩陇西、广魏2郡坚持抵抗。
曹叡得知此消息后,大惊,急忙派曹真到郿县抵御赵云,派张郃救援陇西地区。
街亭是曹军进入陇西地区的咽喉要道。守住街亭,陇西、广魏2郡将孤立无援,被诸葛亮攻破就是迟早之事。拿下陇西地区后,诸葛亮再集中兵力迎战张郃。那时,鹿死谁手就未可知了。
可惜,此时诸葛亮又做了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他派没有带兵经历、作战经验的马谡去镇守街亭。

结局可想而知,马谡只唯书不唯实,选择在山上安营扎寨。张郃率兵赶到之后,切断了蜀军的水源。蜀军断水后,士气低落,很快被张郃击败,丢失街亭,让曹军进入陇西地区。诸葛亮被魏军前后夹击后,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只能选择撤军。事后他挥泪斩马谡,但于事无补了。
毛主席评价说:“初战,亮宜自临阵”。诸葛亮应该亲自去镇守街亭。张郃是曹魏名将,蜀军中除了诸葛亮、魏延,再鲜有人能和张郃抗衡。街亭之战是决定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成败的关键之战。如果诸葛亮亲自去镇守街亭,击败曹魏援军张郃,陇西、广魏将孤立无援,迟早归顺蜀汉。

三、 《隆中对》有误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等曹魏内部发生变故后,让一位上将军率领荆州之兵攻打宛城、洛阳,刘备亲自率兵出秦川攻打曹魏。那时,曹魏百姓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毛主席评价说:“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荆州和益州有千里之遥,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军队很难做到遥相呼应。同时,蜀汉的兵力少于曹魏。兵分两路进攻曹魏,会更加兵力薄弱,更难以击败曹魏军队。应该合兵一处,集中优势兵力进攻曹魏,歼灭敌军有生力量,这样才有可能以弱胜强,击败强大的曹魏,匡扶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