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春意盎然,鲜花盛开的日子里。中国宝鸡再一次迎来世界的关注。备受瞩目与期待的2025年宝鸡钛谷国际钛产业博览会于4月23日在宝鸡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
从2015年开始的钛博会到2025年钛博会,钛博会迎接了自己10岁生日。十年之间钛博会从一个咿呀学语婴儿成长为一个翩翩少年。钛博会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前五届参展企业中宝鸡钛谷本地企业远远超过外地企业。到2025年第六届钛博会外地参展企业首次超过宝鸡本地企业,参展企业达到302家。
本届博览会以“钛谷链接世界 合作共创未来”为主题,展览面积高达23000平方米,汇聚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知名企业、机构超280多家,各地展团也重装亮相展场,展商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漫步在2025年钛博会的展馆中,很难想象这座位于西北内陆的城市竟孕育出了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钛产业集群。宝鸡与钛的缘分始于上世纪60年代,国家"三线建设"将钛材加工企业内迁至此,奠定了产业基础。但真正让宝鸡完成从"钛城"到"钛谷"蜕变的,是其构建的"钛矿-海绵钛-钛材-钛制品"全产业链生态。2024年数据显示,宝鸡聚集了以宝钛集团为龙头的钛及相关企业600余家,钛材产量占全国60%,占全世界22%。
从用于C929宽体客机的超大规格钛合金锻件,到医用钛合金骨钉,再到民用的钛制炊具,宝鸡企业展示了钛在航空航天、医疗化工、日常生活等领域的全景应用。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宝鸡钛产业已从材料供应商转向解决方案提供者——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发布的智能钛合金,能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性能参数,展现了材料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钛博会之所以能成为行业风向标,关键在于它精准把握了钛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首先是绿色冶炼技术的突破。2025年展会上,宝钛集团展示的"低碳海绵钛制备技术"将传统镁还原法的能耗降低40%,解决了制约行业发展的环保瓶颈。其次是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一家宝鸡企业推出的钛合金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比传统铝制产品减重30%却强度更高,吸引了汽车主力厂商的关注。第三是数字化对传统制造的改造。钛谷大数据中心发布的全球钛产业供需指数,正成为定价的重要参考。
站在2025年钛博会的现场,正如一位参展院士所言:“没有强大的材料基础,再美好的设计都只能是图纸上的幻想。唯有夯实材料根基,才能托起制造强国的梦想。”从青铜器时代的周原故地,到钛谷时代的产业新城,宝鸡用一场金属的嬗变,诠释了中国制造的韧性成长,也展示了这种"钛谷智慧",或许正是中国制造迈向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