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万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对外投资建设海外生产基地的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100%控制的子公司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出资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海外聚酯瓶片生产基地,项目规划产能75万吨/年,项目总投资201,970.2万元人民币(按人民币美元7.1汇率折算约为28,446.51万美元。这家市值66亿的隐形冠军,正用20亿真金白银押注全球产业变局。

国内产能堰塞湖撞上印尼需求火山?中国聚酯瓶片产能已占全球半壁江山,但行业正经历冰火两重天:国内每新增1吨产能就有0.4吨无处消化,而海外市场却存在23%的供需缺口。万凯新材的选择极具战略穿透力:在印尼这个2.8亿人口、年进口40万吨瓶片的市场,其现有产能设备陈旧到“缝缝补补又三年”,本土工厂设备开机率长期不足60%。万凯新材主动求变,积极推进海外投资设厂的战略性布局,对缓解国内聚酯瓶片行业产能过剩压力、抢占海外市场、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顺应行业全球发展趋势,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贸易壁垒下的弯道超车欧美针对中国瓶片的反倾销税最高达28%,但万凯新材的印尼基地恰好掐住了贸易咽喉——这里既享受东盟零关税红利,又能无障碍进入欧美日韩市场。更狠的是成本账:印尼工厂比国内基地节省12%海运费用,当地电价仅为浙江的63%,叠加30%的外商投资税收优惠,吨均成本直降400元。

40%市占率背后的暗战万凯新材在印尼绝非新手。过去两年,其瓶片已占据当地进口量的40%,相当于每天有17个标准集装箱从宁波港发往雅加达。但本土建厂才是真正的杀手锏——项目达产后,75万吨产能可覆盖印尼60%市场需求,还能辐射菲律宾、越南等周边国家,形成“一小时海运辐射圈”。在国内瓶片企业研发投入普遍不足营收的1.5%,而欧美巨头巴斯夫、Indorama的研发强度超4%。万凯新材的破局密码或许藏在工艺细节里——其固相增粘设备能耗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8%,生产的食品级PET纯度达99.99%,直接对标欧盟婴儿奶瓶标准。

当前,印尼人均年消费饮料仅89瓶,不足中国的三分之一。随着其化妆品市场以5.4%增速爆发,2028年瓶片需求缺口将扩大至80万吨。当万凯新材的原料运输船驶入默拉克港时,集装箱里装的不仅是聚酯切片,更是一个价值230亿美元的东南亚包装市场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