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冯德莱恩被逼宫?
4月26日,有消息人士称“欧盟高层认为冯德莱恩辞职能解决不少问题,包括与中国的对抗”,甚至欧盟内部人员用“毒性”形容她。

虽然欧盟对冯德莱恩的评价确实一针见血,但是,在眼下特朗普关税战最严峻的时刻,突然开除欧盟主席,不得不让外界猜测:冯德莱恩就是被推出来挡枪的……
傲慢的西方人2019年,冯德莱恩首次担任欧盟主席,也是第一个首任女主席,2024年,她获得连任,如今在这个位置上做了6年之久。

要说政绩,冯德莱恩也做出来一点,最突出的是“性别平等”方面,2019年,她力推12名女性进入欧委会名单,创下了欧委会女性数量的新纪录。
可是,冯德莱恩也有一个个性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亲美反华”。

2023年初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她首次提出欧盟对华“去风险”,代替“脱钩”。此后,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国家,都开始使用“对华去风险”。

这种“被害者有罪论”,倒是为美西方缓解了不少舆论争议,也拉开了冯德莱恩的反华政治生涯的序幕,接下来,她的各种骚操作,着实令我方汗颜。
一边鼓励欧洲国家进入中国市场,一边又要求欧洲国家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还试图简化中欧在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

2023年,冯德莱恩跟随美国的对华制裁措施,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美其名曰“保护欧洲电动车企业”,实际上就是破坏公平竞争的垄断手段。
她还就台海局势大放厥词,宣称“阻止中国单方面用武力改变现状”。

按理来说,反华的冯德莱恩,应该符合欧洲国家的调性,为何如今会陷入众矢之的呢?原因就在于她“亲美”,亲的不是现在的特朗普政府,而是拜登政府。
一臣不事二主4月2日,特朗普关税战爆发后,对欧盟加征了20%的对等关税。此前2月份,特朗普就一直念叨着要对欧盟商品加征关税,理由是“他们占我们便宜”,也就是特朗普一直念叨的“贸易逆差”。

简单来说,美国人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太多,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购买美国商品太少。
可是,特朗普最应该采取的措施,不是趴在其他国家上薅羊毛,而是自省,因为是美国率先放弃了制造业,选择了赚钱效益最高的金融业。

没想到,一场疫情,让美国的虚拟经济现出了原形,所以,美国应该做的是慢慢回流制造业,而非现在要挟他国到美投资或建厂的一刀切做法。
特朗普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对盟友动手。

冯德莱恩的反应最激烈,4月3日表示“希望避免贸易战,但欧盟已经有一份‘强有力的计划’来应对美国征收关税”,4月7日,她宣称将成立进口检测工作组,并将加强单一市场,应对美国关税。

虽然4月9日特朗普宣布“暂停对等关税90天”,但目前,美国与欧盟的谈判仍未见明显进展,而且,美国仍旧保留对欧盟的钢铁、铝、汽车征收25%关税的措施。

眼下,欧盟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等待,祈祷特朗普90天后再度放宽政策,那解决只有一个——任美宰割;另一个是主动出击,冯德莱恩也宣称“各国已准备好与欧洲‘可靠的’贸易伙伴合作”。

不过,欧盟的其他成员,却不想跟她一条心了!
因为在其他人看来,欧盟被针对的原因是冯德莱恩得罪了特朗普而遭到了报复。

在此前的美国大选中,冯德莱恩作为欧盟主席,退一万步说也是德国官员,按理来说不该插手他国内政,偏偏站队拜登阵营,而且,俄乌冲突爆发后,冯德莱恩也是紧跟拜登政府对乌援助行动,

她的行为,就是板上钉钉的严重的政治越界行为,而且,处处都踩在了特朗普的雷点上。
另外,欧盟内部人员也不满冯德莱恩的独权行为。

1993年,欧盟成立,本身是一个执行机构,简单来说就是欧洲国家的秘书处,靠集体决策而确定欧洲国家在国际社会的态度或者行动。
而且,有决策权的,也应该是德国总理、法国总统等一众国家领导人。

可作为主席的冯德莱恩却本末倒置,俨然将欧盟这个组织当成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自己则是领导人,具有生杀大权。
这就产生了一个致命问题:一旦冯德莱恩的极端右翼色彩太突出,也就相当于整个欧盟都陷在极端主义中,完全不符合如今全球化的大趋势。

这也是欧盟如今面对特朗普关税战,既放不下对中国的制裁,也无法有底气地与美国叫板,显然两难境地。
因此,欧盟内部也想趁着特朗普不满冯德莱恩之际落井下石。

不过,距离冯德莱恩下任还有4年之久,若欧盟内部后继无人,尤其是没有能力解决深陷特朗普关税问题的欧盟的新任主席,恐怕她很难提早下班。
还是那句老话,中国看的是行动,而不是口头上的承诺,若欧盟继续走极端主义路线,找多少替罪羊也改不了走向自我毁灭的结局!
参考资料:
海峡网:2025-04-27:“欧盟高层认为冯德莱恩辞职能解决不少问题,包括与中国的对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