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美国农业部公布的一组数据让全球震惊:中国单周取消1.2万吨美国猪肉订单,总采购量暴跌72%,创5年来最低纪录。这一“断崖式”下跌,标志着美国猪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正加速萎缩。
与此同时,巴西、阿根廷等国却迎来“春天”。巴西农业部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巴西对华猪肉出口同比激增26.6%,收入突破2.78亿美元;鸡肉出口也增长13.8%,中国成为其最大买家。而美国猪肉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已从2020年的18%进一步下滑,被巴西、欧盟等“后来者”全面反超。
【背后真相:贸易战下的“蝴蝶效应”】这场“猪肉战争”的导火索,直指中美贸易摩擦。自2018年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以来,中国对美国猪肉的综合关税已高达172%(含2018年首轮贸易战加征关税)。高昂的关税让美国猪肉在中国市场彻底失去价格优势——巴西猪肉价格比美国低30%以上,且品质不输。
更关键的是,中国早已“未雨绸缪”:
多元化供应链:通过与巴西、阿根廷签署长期协议,中国锁定了更稳定的供应渠道。巴西农民甚至提前囤积40艘货船的大豆,专供中国市场。
自给自足底气: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年产量达5700万吨,占全球一半以上。国内养殖业的复苏(如“养猪大楼”规模化生产)进一步降低了对外依赖。
【美国农民:从“躺着赚钱”到“哭诉无门”】美国农业州的农民们正经历“至暗时刻”。艾奥瓦州猪肉生产商亚伦·尤尔根斯哀叹:“关税让我们的市场准入成了‘空中楼阁’!”美国农业部警告,若订单持续流失,大豆价格可能腰斩,数千家农场面临破产。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政府近期虽试图“示弱”,但已难扭转局面。中国已明确表态:“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巴西农民则笑称:“这下终于能和美国平起平坐了!”
【未来趋势:全球供应链“去美化”不可逆】这场“猪肉博弈”折射出更深层的格局变化:
中国策略: 通过关税反制+供应链多元化,打破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同时倒逼国内产业升级。
巴西崛起: 以低价、高质抢占市场,2025年已有144家巴西肉类企业获得对华出口资质,未来或成“超级供应商”。
美国困局: 依赖关税“霸权”的贸易逻辑,终不敌市场规律。若不调整政策,大豆、牛肉等更多农产品将步猪肉后尘。
【没有永恒的赢家,只有清醒的玩家】从“美国猪肉独大”到“巴西狂揽订单”,这场“餐桌上的战争”证明: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无法通过单边制裁“躺赢”。对中国而言,这场供应链的“去美化”不仅是对贸易霸凌的反击,更是产业升级的契机;而美国农民的困境,则是“关税战”反噬的鲜活注脚。
未来,谁能在市场中生存?答案或许就藏在“价格”与“合作”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