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监狱中犯人每日的活动吗?那些被判无期徒刑的囚犯,在监狱里是如何度过他们的每一天的?
人的一生中会犯许多或大或小的事,只要不越法律红线、不违道德准则,多算小事。一旦触犯法律,则将面临牢狱之灾。
有人认为,只要不判死刑,犯法就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他们未意识到,无期徒刑的残酷程度,实则远超死刑。
<<·——终身监禁——·>> 无期徒刑即剥夺犯罪人终身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是严厉的自由刑之一,适用于严重犯罪行为。
无期徒刑是剥夺犯人终身自由,实施强制劳动改造的最严厉自由刑。刑法规定,对严重犯罪者判处无期徒刑,将其监禁于特定场所,剥夺其人身自由。
长久以来,人们对监狱抱有深刻误解与恐惧,视其为幽暗无垠之地,四周遍布黑暗冷漠,整个空间弥漫着无尽的痛苦与绝望。
监狱实则不然,它是助犯人改造、重获新生的场所。除死刑犯外,无期徒刑犯人每日均遵循监狱规律生活。
犯人在监狱中每日参与工作与学习,接受劳教。期间,他们学习法律、道德及文化知识,并参与卫生清洁。此外,犯人可自愿选择参加劳动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
劳教即劳动教育,意指囚犯通过劳动反思罪行。他们在狱中每周劳动五天,学习一天,另有一天自由活动,以此接受劳动改造。
他们主要从事批量加工劳动,如服装、玩具制作等,少数则服务于纪检、炊事、护理、教育等岗位,每日均工作八小时。
犯人自由活动时,可在规定范围内自主安排,如娱乐、洗刷、阅读书报或观看电视。此外,经许可还能拨打亲情电话。
新入监服刑人员通常不参与劳动,需进行约一个月的队列、监规纪律学习;待出监人员亦不参加劳动,接受约一个月的出监教育。
依据我国《监狱法》第五条,监狱警察负责依法管理监狱、执行刑罚及教育改造罪犯,其活动受到法律保护。
第七条规定,罪犯人格不受侮辱,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及诉讼权利受保护。同时,罪犯须守法守规,服从管理,接受教育,参与劳动。
有人或许会问,无期徒刑是否意味着终身监禁?实则不然,我国无期徒刑并不等同于终身囚禁。
难道要一辈子都困在监狱里吗?
无期徒刑的规定主要有两种:一是对规定死刑的犯罪,通常也设无期徒刑为备选刑;二是将其设为法定刑中的最高刑,并同时设定较长的有期徒刑作为备选。
根据我国刑法,无期徒刑的羁押时间不计入刑期。因其无固定刑期,判决前的羁押非“实际执行”,故不能算作减刑或假释所需的实际执行刑期部分。
若犯人在狱中表现优异或有立功行为,有机会获减刑至有期徒刑。减刑期限通常十八至二十年,部分罪犯甚至可减至十三年。
通常,无期徒刑犯人在狱中无过错且表现优异时,均有机会获得减刑。
另有犯人如欧树,却不愿离开监狱。他被誉为我国服刑时间最长者,历经五十余载牢狱,竟对狱中生活表示极度满意。
2010年,云南某养老院中,一位七旬老者紧握警察的手,恳求道:“请把我带走吧,这儿我待不下去了,我宁愿去监狱……”
这位刚刑满释放的老人名叫欧树,自幼顽劣,常随不良少年游荡街头,涉足偷窃、抢劫等恶行。
欧树曾与父亲被骗入反动组织,随后被捕入狱四年。期满后,父亲获释,而欧树因不服管教,在释放前夕抢警械、暴力越狱,继续留在狱中。
他逃出后,被高墙阻挡,因此再被判十五年徒刑。欧树心有不甘,五十九年后再次尝试越狱并成功,但仅三天后,警方便将其重新捕获。
随后,欧树被判无期徒刑,他在狱中大闹后被转至高级监狱。闹腾一番后,他意识到逃脱无望,便平静下来,像其他犯人一样开始接受改造。
惊人的是,那个屡教不改的犯人最终竟成了监狱标兵。他常带领其他犯人共同学习,因表现优异,欧树多次获得了减刑的机会。
2010年,他结束牢狱生活,重返家乡却发现一切已变。政府送他进当地养老院,费用国家承担。但养老院生活让欧树恐惧,他难以适应新时代。
狱警探望养老院中的欧树时,他泪流满面,渴望重归监狱。然而这无法实现,欧树精神彻底崩溃。同年八月,这位老人不幸离世。
当下时代,无期徒刑者即便减刑出狱,亦难适应外界。世事更迭,时代飞速发展,岁月匆匆,他们虽渴望自由,却已将宝贵时光耗尽在监狱之中。
无期徒刑与死刑相比,无期徒刑意味着罪犯将在监狱中度过余生,但生命未被剥夺;而死刑则是对罪犯执行极刑,直接终结其生命。
相较于无期徒刑,死刑更为可怕,但无期徒刑却更让犯人痛苦。死刑意味着一生终结,而无期徒刑的犯人虽无归期,却仍怀有一丝重返社会的渺茫希望。
无期徒刑,若无减刑,意味着终身监禁;即便减刑,也需服刑多年。重获自由时,往往家庭破碎,世事已非,亲人离散。
他们落后于时代潮流,茫然无措。归家后,部分人还遭责骂,饱受痛苦。即便这些能忍,但他们未来的生活又该如何继续?
谁能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或谁来承担他们的养老责任?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死刑一了百了,减少烦恼。而无期徒刑则意味着长期囚禁,出狱后也无依无靠。
<<——结语——·>> 经过深入探讨,我们明确了目标与实践路径,期待共同努力,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共创美好明天。
务必铭记,绝不可触犯法律!或许有人认为一时糊涂才犯法,但实则小事亦能违法,如闯红灯、学生不勤奋学习,皆是违法行为。
你可能未曾料到,有些事竟会违法。因此,生活中我们应恪守本分,遵循社会秩序与法律,愿你们都能幸福安康。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