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中国人民大学,为何将通州校区作为主校区?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将通州校区将成为主校区。2025年秋季学期,通州校区将全面正式投用。不愿意去雄安,去通州就是退而求其次的结果

中国人民大学将通州校区将成为主校区。

2025年秋季学期,通州校区将全面正式投用。

不愿意去雄安,去通州就是退而求其次的结果。

通州校区主要用于本科低年级、学硕博士教学,中关村校区主要用于高年级本科生、专硕、在职学历教学。

可以说通州校区做主校区是很早就确定的事了。

这样安排也符合实际情况,低年级本科生、学硕、博士就老老实实呆在通州读书去吧。

高年级本科生、专硕在中关村方便实习解决就业,在职学历安心给人大创收。

人大老校区也太小了,肯定是要扩张,不然人大发展也不可能发展起来。

那么搬到哪里呢?雄安肯定是首选,毕竟大学都能去 ,可是大多数学校已经拧成一股绳不会去的。

其他城市,还有哪个城市能接得住人大,上海倒是有可能。

既然铁了心不去雄安,也不能去别的城市,在通州这边倒是很合适。

银行很多都已经去通州了。

北京大概率是不可能往北发展了,往北是张家口,往西更不可能,往西是太行山。

往南是廊坊,可能性更不大。

潮白河上修个桥都要命一样,怎么可能让这些人去河北呢,弄死不出北京城。

最好的办法是往天津走,无论如何,通州肯定是最好的结果。

人大这种偏文科的学校,就应该按扶贫方向走。

哪里最穷,建到哪里 ,哪里荒凉建到哪里。

比如说,大凉山穷,就建到大凉山,学生去了,还能拉动当地经济,过几年挪到库布齐沙漠,再过几年到保定曲阳 ,轮着来。

哈哈!这个想法是不是很牛?

人大可以通过学院划分,避免教师在两个校区之间频繁往返,同时也便于同一学院内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共同开展科研合作。

过去几次的公告中提到了仅硕士和博士生前往通州的情况,这只是一种短期安排,未来肯定不会存在跨两校区设置的学院。

那么问题来了,未来哪些学院应该迁移到通州,哪些学院又应该留在中关村呢?

一是根据实习地点选择校区,如果某学院的学生更多地去中关村实习,那么这个学院应该留在中关村。

如果更多地去国贸等地区实习,则可以考虑迁往通州。

例如,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院)和高瓴人工智能学院通常实习地点倾向于中关村,而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院和商学院的学生则更多在国贸等地寻找实习机会。

对于那些没有明显地域倾向性的学院来说,它们可以根据其他因素灵活选址。

二是考虑各学院的实力与声誉,历史悠久且具有独特优势的“强势”学院适宜迁至新校区。

相对而言实力较弱或正在成长中的学院则更适合暂时留在中关村。

这样做既有利于发挥强院的品牌效应,也给予了弱院一定的发展空间和便利条件以吸引优质生源。

将强势学科集中在通州校区,使得该地逐渐成为主校区的趋势愈发明显。

只有当原本位于中关村的弱势学科也能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时,才能真正实现所谓的“双主校区”模式,进而达成“双一流”建设的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作为主校区,将承载28个教学单位的主体功能,并将于2025年秋季学期迎接第一批2025级硕士研究生。

学校计划通过多校区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将有28个涵盖人文社科及部分理工科交叉学科的教学单位入驻。

其中包括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院、劳动人事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在内的16个主流经管法和泛商科学院系。

首批学生将是2025级的硕士研究生新生,之后逐步扩大到其他年级。

通州校区的西南角是万象汇与综合交通枢纽,各类餐饮店铺正在火热招商中。

西北角则是通州区公安局的驻地。

在周边2公里范围内,有4个地铁车站和2所中学。

驾车10公里内可达两家三甲医院。

西边隔一条街便是北京市政府的驻地。

西北方向和南边均是北京市政府员工宿舍、大运河森林公园以及绿芯公园,这些公园的面积与设施规模都远超奥森。

得益于市政府的支持,周边道路限速60,十字路口全天候有警察值守。

东边和北边被运潮减河环绕,这是北京市全力打造的一座新城。

可以说该有的都有了,是个安置学校的好地方。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