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泉二千有合背 珍式一品殊难得

大泉二千,乃为三国东吴孙权赤乌元年至九年(公元238—246年)所铸之虚值大钱。其篆书“大泉二千”四字旋读,一当五铢二千。是继王莽后最大的虚值钱之一。另有大泉当千、大泉五千,遗存皆罕少。
相对而言,大泉二千钱较之大泉当千和大泉五千钱,遗存稍多,虽非大珍之品,然,亦是不可多得。该钱老泉谱载基本版式有大字和小字版别,有窄缘和缘稍宽之式。谱载品拓钱较烂而直径约在30毫米余,前些年见有上拍,其中日本人藏家平尾赞平上拍品直径31.4毫米;台湾收藏家蔡养吾藏品32毫米。

由此可见,此钱的直径大小皆有所差别。只是,似乎未曾见有直径超过32毫米、且为相对宽缘之品亮相公展。
早在公元2015年愚曾经展赏过一品直径达33毫米多的大泉二千合背钱。时至今日,再检点帐中所藏,却有还有一品中宽缘“大泉二千合背”铜钱,锈相和出地均与前品不同,甚为罕见。故今日赏泉,特将其帐中点选出列,拍照亮相,遣之于此公展鉴赏,以飨泉好。

首识书相。清晰可识,本品面背钱文皆为“大泉二千”四字,篆书书体,旋读,合背。可见其书意凸显古朴率真,笔划构字横直竖立,自然得体,四字分布规范协调。仔细比对,其书体书意与窄缘光背钱并无二般,除因铸造之故而致的客观细微差别外,可谓风格一致。因此,以其书相而言,本品实难挑剔疑问之处,官炉铸品无疑。其门得开,没有二话。
次观铸相。辗转本品,可见其铸制规整,其直径约为33.37毫米,重约11.69克,略厚实(因合背之故),大小类似折三大样,广穿制式。其铸题方正圆矩,平整地章,穿轮皆为干净。字廓线条清晰,深竣挺拔,鼓凸自然而有度,无丝毫故作高凸之态。故,以此规整自然铸相而言,其官炉铸品之本色彰显,其门再开,并无可疑之处。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可见本品之缘廓,并非谱载以及通常所见之细缘制式,其缘相对较宽,这里可以将其称为宽缘(相对的),因此,此处特征可有两种可能。一是,其径比细缘之式要大,故其有可能为轮廓未做足够修整,缘边留得太多之故;二是,这本就是另一种“大泉二千”的宽缘制式版别,缘宽而致径偏大矣,也可称其大样。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可见其浑身锈痂裹缚,绿锈点染,红斑崭露。其皮壳瘢痂累累,深浅相间,分布十分自然,锈痂皮壳坚实而不糟,可抗刃击。毫无疑问,辩锈识浆,本品锈相老气横秋,一派自然天成之相,纯真无邪。续察其材质,乃地道之青铜质地,铜色熟旧之感更是鲜明。如此,一句话,本品锈相之门再开,不在话下矣。

如是,一番鉴赏审视,此枚“大泉二千宽缘合背”钱,三相一材,开门见山,毋容置疑。值得提及的是,本品与早年所获之东北罐装窖藏品,书相铸相一样,然锈相大不相同,乃明显出于不同之坑地,颇能进一步互证。如前所述,大泉二千钱,虽非大珍,然亦少见,颇具收藏价值,而此宽缘合背,仅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来看,确实更为罕少,其收藏价值自然不低,值得收藏善存矣。

以下为本人公元2015年9月9日所发的一品“大泉二千合背”钱,可见其于上述品,书相铸相相同,但锈相完全不同,处于不同地域之坑口。由此可实证其真实无疑。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