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时候,陈毅曾经让黄克诚写检讨,黄克诚是陈毅的部下,按道理来讲,上级让部下写检讨那就应该照办的,可是黄克诚却反驳道:做检讨的应该是你们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陈毅与黄克诚都是从中央军走出来的,黄克诚是在彭德怀的三军团任职,而陈毅属于朱毛红军中比较重要的人物,不过井冈山与苏区的战斗他们也都参加了。之后,黄克诚随着红军长征,而陈毅就留在了南方与敌人进行了三年的游击战。
八路军成立之后,黄克诚就成为344旅的政委,而陈毅在新四军中任职,1940年黄克诚带着部队向南进军并且同陈毅的部队成功会师。当时陈毅是非常高兴的,对黄克诚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甚至还即兴创作了一首诗。
在这一年总指挥部成立了,主要对八路军与新四军进行共同的领导,而陈毅是代理总指挥,黄克诚还依旧带着他的老部队,从这里可以看出黄克诚成为了陈毅的下属。在黄桥战役取得胜利之后,陈毅就想着士气正足可以对韩德勤部队发起进攻,也许还能将其一举吞并,然后就计划了曹甸的战斗,可是黄克诚对此却表示坚决的反对。
他对陈毅说,你的愿望是很好的,曹甸我们迟早都要去攻打的,只不过时机还没有到。这到底是为啥呢?于是黄克诚就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他说此时正是统一抗战的情况,韩德勤并没有招惹我军,如果我们对其发起进攻将会遭受舆论的压力,对统一抗战很不利。再就是我军才到达苏北没多久,这里的群众我们都还不熟悉,根基也不稳,所以现在我军主要做得事情就是发动当地的群众,建立好根据地,对我军的发展更为重要。
而且韩德勤在曹甸驻扎了很多年,可以说这里的防御工事做得很好,如果贸然打这场仗很难,也不可能立刻就攻打下来,因此黄克诚则建议不要打。然而陈毅却不听,他觉得这场仗非打不可。
那么总指挥都这么说了,黄克诚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他就坚决的服从命令,可战斗刚开始他们就遇到了困难,在攻打曹甸好几天了都没有将其打下来,而黄克诚觉得曹甸的水网是比较密集的,属于易守难攻的情况,因此我军的作战策略是需要进行改变的,不能一味的去速战速决,这样蛮干下去只会付出更大的伤亡。
黄克诚在将自己的意见报告给陈毅后,陈毅依旧没有听从反而觉得黄克诚太保守了,这是太高估敌人的实力了,于是就继续对敌人发起进攻,可是打了十八天了还是没有将曹甸给打下来。
敌人虽然有很大的伤亡,可我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结果还没有将曹甸打下来,于是在先后总结时,陈毅就将一切责任都怪在了黄克诚的头上,说他打仗太保守了,最初他就对这场战斗持反对意见,而发起进攻时又不卖力,这才导致曹甸没有被攻打下来。
陈毅还将黄克诚的司令职务给撤掉了,并且让自己来兼任,可当时他的工作比较忙,所以黄克诚还依旧负责部队里的工作。除了撤职外,陈毅还让黄克诚做检讨,为此黄克诚还同陈毅吵了起来,说他自己为啥要去检讨,该做检讨的是陈毅他们,因为之前他已经提出了意见,可是陈毅没有听从,这才没有将曹甸打下来,如今又来怪黄克诚,所以黄克诚心里不服了,要同陈毅理论理论。反正他们谁都不让谁,觉得都是对方的责任,不过在一年后,陈毅也意识到这次战斗自己的责任比较大,毕竟他攻打人家也没有啥借口,还在战斗中轻敌了,所以最后还是陈毅做了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