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谁不渴望有几个知心好友,难过时有人倾诉、困难时有援手相帮?
可偏偏有人连一个朋友都没有,甚至曾经的好友也渐渐疏远。
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只能暗自伤神、苦苦挽回吗?别急,哲学家庄子早就用“三头猪”的故事给出了答案,读懂它,你对友情乃至人生的困惑都能迎刃而解。

在《庄子·德充符》的故事里,母猪疲惫不堪,小猪饿了去拱它要奶喝,母猪毫无回应,小猪便失望离开。
瞧,小猪爱母亲是因为能从中获取物质和情绪价值,没了这些,亲热劲儿也就没了。
这和人类社会多相似啊!很多家庭里,父母老了,不能再为儿女提供帮助,就被嫌弃。
连亲人之间的感情都可能受利益左右,朋友之间又何尝不是?
当你有钱有势、乐于帮忙时,身边围满了朋友;一旦失去价值,众人便一哄而散。
这残酷的现实,恰恰反映出人性逐利的一面。
《庄子·知北游》里,市场管理员获挑选猪肉时,遵循着自己的喜好。社交中,人也一样“挑肥拣瘦”。
如果有一天,朋友突然疏远你,别以为他们爱上了独处,很可能是他们找到了更契合的圈子。
就像我的朋友,初中毕业后我们走上不同道路,他和木工朋友们玩得火热,我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圈子。
这就像一场场宴席,人们从这桌奔赴那桌,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还有“鲁侯养鸟”的故事,鲁侯用猪肉款待海鸟,结果鸟饿死了。
因为鸟和猪处在不同“食物链”,需求不同。
人也是如此,电焊工在渔村无用武之地,织网工却备受欢迎。
这告诉我们,没有朋友,不代表你没价值,只是周围人不需要你的价值罢了。
找到和自己价值匹配的同类,才能玩到一起、长久相处。
庄子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友情不必时刻热络。
在需要时互相帮助、完成利益交换,过后各自安好,珍惜相处时光,做到不负不欠就够了。
友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与其为没有朋友而焦虑,不如好好提升自己,等自身价值提升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自然会出现。
别再为没朋友而烦恼了,静下心来领悟庄子的智慧,说不定明天你就会迎来新的友情。
快来一起探寻这些古老智慧背后的交友真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