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电费太贵扛不住!运营商降本增效盯上“造电池”?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增长,数据中心成为电力消耗的“巨兽”,加上5G基站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增长,数据中心成为电力消耗的“巨兽”,加上5G基站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使得电费成本直线攀升,运营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用电压力。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超2000亿千瓦时,预计2025年将超4000亿千瓦时,相当于近4个三峡电站发电量。与此同时,今年我国5G基站总能耗将接近3000亿千瓦时。

在电力消耗方面,以中国移动为例,其2021年电费支出接近486亿元,2022年的电费约为490亿元,也就是说移动每年的电费成本基本在500亿左右,约是联通2024年全年净利润(206亿)的2倍多。

面对高昂的电费账单,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储能领域,开启了一场以“降本增效”为名的“造电池”之旅。

储能成“新战场” 三大运营商如何出招

为了完成“双碳”政策目标和利润考核指标,三大运营商各显神通,试图通过自建“电池库”进军储能赛道。

中国移动——成立专业公司,打造场景化储能解决方案。2023年,中国移动成立子公司中移能源科技,是通信领域唯一成建制的信息能源专业技术团队。

针对极寒地区通信站点建设,推出覆盖的低温光储备一体化方案,以及适配数据中心的浸没式UPS锂电产品。其核心逻辑是“量身定制”——针对基站、机房、数据中心等不同场景,打造储能解决方案。

目前,围绕“发—转—储—用”全链条能源服务体系,中移能源主要业务已涵盖数字储能系统集成、智能微电网、数据中心节能改造及智慧能源管控运营等领域。

中国电信在储能领域的布局则聚焦于AI+储能的融合。其推出的“翼安能”电信级安全储能系统,通过对液体控温技术解决锂电池起火隐患,适配通信机房削峰填谷需求,提升能源利用率,做到省电降碳。

同时,中国电信还在青海建成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数据中心,利用AI算法实时优化储能充放电策略,年减碳量近30万吨,相当于植物造林6000万棵。

中国联通则选择携手合作伙伴,构建储能生态体系。面向储能领域,联通采取合作开发的模式,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在储能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市场拓展等方面实现互补。

例如,中国联通与天能集团在智能制造、“储能+智慧能源”、“数据中心+UPS”、零碳园区、国际合作、科技创新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和供电稳定性;在零碳园区建设方面,双方携手推动园区内的能源规划、储能系统配置和智能化管理,实现园区的低碳发展。

由此可见,运营商们在储能领域的布局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技术层面的挑战,数据中心储能规模化应用仍面临着安全隐患、效率提升等问题;其次是成本层面的挑战,储能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此外,标准体系的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在电费高企和政策倒逼的双重压力下,运营商们盯上“造电池”(布局储能业务)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应对挑战、寻求转型的必然选择。

通过差异化的布局、技术创新和生态构建,三大运营商正在储能领域展开一场激烈的“大战”。在这场能源与数字的融合变革中,运营商们能否顺利建成“电池库”,不再给电网“打工”,仍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评论列表

追梦人
追梦人 1
2025-05-02 03:01
各机房,发射塔,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