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王近山复出,无人前去车站迎接,引开国少将生气:我自己去

静心的历史 2024-03-21 09:25:37

接上文:

前情提要:被降职后的王近山去北京找老部下蔡捷和戴宏解决在北京就医的问题。随后,王近山又跟蔡捷提出想要探望谢觉哉老先生的请求。

作为老部下的蔡捷自然要帮曾经的老首长王近山解决问题,而他的关心也让王近山倍感温暖。

在战争年代,王近山被大家称之为是“王疯子”,这个名字并非浪得虚名。

在老首领徐向前的影响下,王近山也继承了他英勇奋战,争先杀敌,为了革命的胜利而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

王近山勇敢过人,在同辈中表现得相当突出,为此也受到大家的尊重。曾经有一次,王近山在战争中同敌人肉搏,由于敌人跟自己的体型相差太大,紧急之中,王近山毅然选择抱着敌人一同滚落悬崖,滚落的过程中,王近山撞到一块大石头上,他的头部被石头尖部打穿,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意志力强大的王近山忽略了疼痛,拔出手枪打死了敌人。

1935年10月,担任红10师副师长的王近山带领整个部队攻打天全,曾经有敌人夸下海口说:“纵有红军千万,也难飞过天全!” 他王近山偏偏不信,带着一部队人马朝着城里攻去,在王近山英勇果断地指挥下,成功将红旗插到山头上。

王近山打起仗来可以用毫无畏惧,死磕到底形容,作战中当部队遭到阻碍时,他依旧拼了命要攻上去,导致首长们为了保护王近山的安全,不得不派六七个警卫员跟着他,当他往前冲的时候,这些警卫员们紧紧抱着王近山的腰不撒手,见拦不住王近山,警卫员们又大着胆子跳到王近山身上压着他,没办法,为了王近山的安全,他们真的豁出去了。

身先士卒,舍生忘死的作战风格让王近山有了“王疯子”这个称号。

战争并不是持续发生的,当战争结束后,大家终究还是要回归家庭,王近山也不例外,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家里面发生的一些事儿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军事事业发展。

战争时期,王近山在陈锡联的介绍下认识了在医院工作的韩岫岩,结婚后,韩岫岩一路跟着王近山转战南北,虽然日子过得非常艰辛,但韩岫岩和王近山的关系始终维系得很好,没有争吵,更没有裂缝,那时候的他们只有一个信念:风雨同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大家的生活也渐渐从动荡之中安定下来,原本应该过上稳定幸福生活的王近山夫妇此时却因为一些事情出现了隔阂,总是吵架,但即便如此,王近山也从来没有产生过要离婚的念头。

每次吵架后,王近山总是会想起他同韩岫岩刚认识的那段时间,韩岫岩是个直性子而他则是个“炮筒子”,结婚前,王近山就跟陈锡联说过:“她呀,什么都好,就是跟我一个脾气,但即便这样,我还是觉得她好。”

所以后来即便夫妻二人老是吵架,王近山也没有动过要离开韩岫岩的念头,他是真的在意她。

然而一次吵架后,受了委屈的韩岫岩给中央写了一份举报信,希望中央能为她说说,为她讨回个“公道”,韩岫岩这么做,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王近山的重视,她是想要挽回自己的家庭的。

给中央送信一事被王近山知道了,他非常生气,自己的家务事不能关起门来自己解决吗?为什么要告到中央去!中央的领导们每天都有很重要的事情处理,她这么做,不是耽误人家工作吗?

王近山觉得韩岫岩完全不能体谅自己,不能体谅其他领导们,气愤不已的王近山就把“离婚报告”上交给了组织,组织了解事情原委后劝说王近山不要离婚,要多多考虑,千万不要冲动,然而,天性倔犟的王近山坚持要离婚。

一段时间后,对于王近山和韩岫岩吵架一事的处理结果也出来了:撤销王近山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调往河南某地农场工作。

为此,就出现了我们上一篇文章里提到的蔡捷心疼王近山在农场生活,王近山拜托自己部下帮忙推销农产品等事。

原本在前方战场指挥作战勇猛将军,如今落的一个解甲归田,在穷山僻壤劳作的下场,别说王近山不能接受,就是他的部下们,首长们也都无法接受这样的处理结果。

王近山是不对,但他并没有犯下很大的过错,他跟韩岫岩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家庭问题,不属于大节。

1968年,身在河南农场的王近山看到一篇同老友肖永银相关的文章, 他已经很久没有收到老友的消息了,看着文章里的一字一句,王近山又担心起肖永银来,心系老战友的王近山派人到南京看望肖永银,他没有办法亲自去看他,那就派人去替他看。

王近山派的人抵达南京见到肖永银,得知此人的来意后,肖永银的眼眶里顿时出现了眼泪,他好想念王近山啊,离别时,肖永银郑重其事地对这个人说:

“你马上就要回去了,你帮我给王近山带上三句话,首先,你替我问候他,其次,你让他现在不要轻举妄动,不要意气用事,最后,他这个问题是中央给定下来的,想要真正解决问题,还是得由中央出面才行,等时机成熟了,你让他给毛主席写封信过去。”

收到信的王近山激动不已,老友不但安全无事,而且还给出了应对方法,他或许有复职的希望。

王近山的信虽然是写给毛主席看的,但是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给肖永银和许世友各写了一封。拿到信后的肖永银又急急忙忙找到许世友,他拜托许世友一定要把王近山的亲笔信交给毛主席,许世友没有食言,他成功把信交给了毛主席,虽然毛主席看了信没有说什么,但他们都知道,王近山距离复出不远了。

果不其然,在许世友的帮助下,王近山成功复出回到军界,还成了南京军区的副参谋长。

许世友和肖永银帮王近山复出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除了他们二位,还有一个人也为王近山的复出做出巨大贡献,他便是开国少将尤太忠。

王近山被下放到农场之后,尤太忠就一直为王近山担心着,他知道自己这位老首长当年为了打仗留下太多的后遗症,又是头疼,又是腿瘸,农场的工作辛苦劳累不说,那里的生活环境也非常恶劣。

升职为军长后的尤太忠渐渐有了话语权,为此,他也开始为王近山奔走呼吁,尤太忠和肖永银的想法一样,他知道王近山的事儿是由中央决定的,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彻底解决王近山的问题,那必须得由中央发话才行。

后来尤太忠因为工作缘故见到了许世友,聊天途中,尤太忠也向许世友反映了王近山的情况,他告诉许世友王近山此时的状况很不好,必须尽快解决。

许世友当时已经收到了王近山发来的信,如今再听到尤太忠这么一说,他才发现事情的严重性,所以许世友没敢把王近山的信件给外人看,而是由他亲自将这封信交到毛主席手里。

当初王近山写了三封信,除出给毛主席的那一封,剩下的两封分别给了许世友跟肖永银,而王近山之所以没给尤太忠,是因为王近山知道他正处在晋升的阶段,王近山并不想因为自己的事而耽误了尤太忠。

由此可见,王近山能复出,尤太忠也是功臣之一。

1969年,得知王近山复出消息的尤太忠兴奋不已,他打算多叫上几位老战友,一起去车站迎接王近山,如果王近山看到这么多老战友始终记挂着他,他肯定会非常欣慰的。

尤太忠开始联系老战友们,结果没想到却吃了闭门羹,大概是老战友们顾忌王近山虽然复出工作,但是此时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解决,所以他们还是害怕跟王近山接触后会影响到自己。

再一次被老战友委婉拒绝后,尤太忠生气挂了电话,狠狠呵斥了一顿:“你们不去就不去吧!我自己去!真是一群胆小鬼!”

除了尤太忠记挂着王近山之外,正在外地出差的许世友也惦记着王近山,虽然他赶不回去为王近山接风,但却提前嘱咐肖永银和尤太忠一定要招待好王近山一家人。

王近山抵达南京的第二天,许世友也回来了,他拉着王近山在自己家里吃了顿便饭,得知王近山在南京的住所很简陋后,许世友将军慷慨让出自己的房子给王近山住。

知恩图报的王近山也将许世友、尤太忠、肖永银等人为他做的每一件事铭记在心,他将用自己的一生回馈他们。

这篇《1969年王近山复出,无人前去车站迎接,引开国少将生气:我自己去》的文章讲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你还有其他想看的人或故事,可以在评论区里留言告诉我。

0 阅读:13

静心的历史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静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