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法利・尼克斯的这句名言,将婚姻的复杂与真实刻画得入木三分。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基层,会惊觉这里的婚姻困境格外凸显。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男怕 “瞎” 结婚,女怕嫁 “穷” 郎,这简简单单的 “瞎” 与 “穷” 二字,背后藏着数不清的无奈与心酸。
“男怕瞎结婚”
这里的 “瞎”,并非单纯指视力上的问题,更多是在选择伴侣时缺乏深入了解,盲目走进婚姻。
我的大学同学李飞(化名)向我吐槽过他这辈子的“最糗”的一件事。
李飞经人介绍认识了女孩张丽(化名)。两人相识不久,在双方家庭的催促下,匆匆步入婚姻殿堂。
可婚后李飞才发现,张丽性格强势,且消费观念与自己大相径庭。
张丽热衷于购买奢侈品,每个月工资根本不够她挥霍,还时常刷信用卡超前消费,这让本就收入不高的李飞压力倍增。
两人为此争吵不断,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一年就宣告破裂,李飞不仅在情感上遭受重创,还背负了不少债务。
依据认知失调理论,当人们面对与自身原有认知不一致的信息时,内心会产生不适感,而他们往往会通过调整认知来缓解这种不适。
李飞和张丽在相识不久、了解尚不深入的情况下,就匆匆结婚,这是由于双方家庭的催促以及自身对于婚姻的传统认知;
使得他们在没有充分认识彼此性格、消费观念等关键差异的情况下,就做出了结婚的决定。
他们将结婚视为一种顺理成章的人生阶段,而忽视了婚姻中夫妻双方在价值观上契合的重要性。
“真情被消耗”
从情感方面来说,他们之间缺乏深厚的情感依附。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指出,爱情由激情、亲密和承诺三个要素组成。
李飞和张丽相识不久便结婚,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一时的激情,但在亲密和承诺方面却十分薄弱。
婚后,张丽强势的性格和过度消费的行为,让李飞在情感上难以承受。李飞不仅要承受经济上的压力,还要面对情感上的不和谐。
长期的争吵使得他们之间仅有的一点情感也逐渐消磨殆尽,李飞在这段婚姻中遭受了严重的情感创伤;
这符合情感耗竭理论,即长期处于不良的情感关系中,个体的情感资源会被逐渐耗尽。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只有爱情才能使婚姻变得圣洁,只有被爱情圣洁化了的婚姻都才是真正的婚姻。”
缺乏充分了解和爱情基础的婚姻,恰似空中楼阁,根基不稳,摇摇欲坠。
“女怕嫁穷郎”
这里的 “穷”,不只是物质上的匮乏,更包括精神层面的贫瘠。云南女子毛菊芬的遭遇便是一个典型。
她出生在重男轻女的贫困家庭,早早失去上学机会,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
成年后,在父母安排下,她嫁给了一个看似家庭富裕的丈夫,本以为能迎来新生活,可没想到丈夫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
婚后,她连续生下三个脑瘫孩子,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婆家人不仅没有给予她应有的关心和支持,还对她百般刁难,指责她没能生出健康的孩子。
在这样的婚姻里,毛菊芬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生活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婚姻的基础是爱情,是依恋,是尊重。”
列昂尼多娃的话在这里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毛菊芬在这段婚姻中,既没有得到爱情的滋养,也没有收获应有的尊重。
“本是同林鸟”
在基层地区,类似这样的婚姻困境屡见不鲜。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许多婚姻从一开始就笼罩着生存的压力。
夫妻双方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忙碌,根本无暇顾及彼此的情感需求,矛盾也便由此不断滋生。
与此同时,一些陈旧的观念和落后的思想,依旧禁锢着人们的婚姻观念;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子仍时常出现,这使得很多人在婚姻大事上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婚姻,本应是两个人携手同行、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美好约定,是心灵的深度契合与情感的自然交融。
然而受到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许多婚姻偏离了原本幸福的轨道,反而成为了痛苦的源头。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面对婚姻选择时,都应当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盲目冲动;
多一些深入了解,少一些草率决定。毕竟,婚姻绝非一场可以随意对待的游戏,它承载着两个人的未来,甚至关乎两个家庭的幸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