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手术期间擅自离岗,据《经济观察报》,肖飞对此解释:“期间我感到头晕、手抖得厉害,实在无法开始手术,在确保麻醉后的病人很安全,且有麻醉医生、台上护士在场看护的情况下,我摘掉手套、脱手术衣,到手术室门口与领导协商能否更换巡回护士。”
肖飞称,在等待领导回复的过程中,为避免进一步冲突,也为调整身心状态,他返回病房测血压、吃降压药、喝水,平复心情后,和一位朱姓医生一起返回手术间顺利完成了手术。手术历时112分钟,出血10ml,术后患者顺利康复,术后第6天正常出院。
但据网络流传的“中日手术麻醉科医护群”截屏内容,“肖飞乱接话发脾气,把手套扔了衣服脱了,下台说要更换巡回护士,不然手术就停。肖飞把规培医师董袭莹衣服解开带她下台。现在手术时间没有医生。”据针对肖飞的举报信,肖飞和规培医师董袭莹离开手术室时间长达40分钟。
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飞被举报婚内出轨事件持续发酵,其中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其在一台胸腔镜手术即将开始时,因个人纠纷擅自离岗40分钟的行为。无论肖飞如何辩解"身体不适"或"需要协调人员",这一行为都已严重违反医疗规范。
手术室不是私人恩怨的解决场所,患者更不应成为医患纠纷的牺牲品。一个将个人情绪置于患者安全之上的医生,其职业操守已受到根本性质疑。
根据国家卫健委《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明确规定,手术过程中主要术者必须全程在场。肖飞离岗40分钟的行为,直接导致已麻醉患者处于无主刀医生的危险状态。麻醉科医师的专业分析显示,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陷入"低血容量性休克",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医疗法规之所以严格规定手术全程在场制度,正是因为麻醉状态下的患者生命体征极其脆弱,任何意外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肖飞提出的"身体不适"理由存在明显漏洞:其一,高血压症状应在术前评估中发现,而非手术即将开始时突然发作;其二,即使确实突发不适,规范的处置程序是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而非自行离场处理;其三,离岗期间带着涉事规培医师一同离开手术区,更暴露了其行为的非专业性。这些矛盾点显示,所谓的"身体原因"更像是一个事后的托词。
该事件不仅反映涉事医生的职业操守问题,更暴露出中日友好医院手术管理的重大漏洞。一家三甲医院竟允许主刀医生在手术中途长时间离场,说明其手术室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医院在事发后近一年才因举报事件作出处理,这种迟来的反应更令人质疑其内部监管的有效性。医疗质量与安全不能仅靠医生的自律,更需要制度的刚性约束。
这起事件给本已脆弱的医患关系再添阴影,当患者将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医生时,他们理应获得百分之百的专业对待。肖飞的行为不仅危及当台手术患者的安全,更损害了整个医疗行业的公信力。医疗行业需要以此为契机,重新审视医德教育的重要性,强化医疗行为的过程监管,让每一台手术都能在阳光下规范进行。
医学是神圣的职业,手术室是生命的最后防线。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违反医疗规范、置患者安全于不顾的借口。肖飞事件警示我们,在追求医疗技术进步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医德医风建设。只有将患者安全真正放在首位,才能重建医患之间的信任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