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前,曾针对也门胡塞武装威慑红海的局面,给出了“两个月准备时间”。现在两月间隔已过,胡塞武装没有丝毫让步,美国海空军则积极调兵,一副准备大干一场的样子。

24日美国海军主要航母分布
3月15日,一直在红海游弋的“杜鲁门”号航母,突然出手空袭胡塞武装,据说造成上百人死亡。17日,胡塞武装宣布发起两次大规模反击,发射无人机、导弹数以百计。此外,胡塞武装还向以色列发射多枚弹道导弹,把局面搅得更加混乱。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一方面延长“杜鲁门”号的部署时间,并将“卡尔·文森”号从东亚调往印度洋,形成双航母进逼的态势;另一方面,美国空军从24日开始,也往迭戈加西亚基地调集了大量装备——包括至少六架B-2A轰炸机、十架KC-135加油机和六架C-17A战略运输机,美国对也门胡塞武装的大规模空袭已不可避免。

迭戈加西亚空军基地是美国控制印度洋的关键
2023年10月,也门胡塞武装以机降特种部队控制以色列商船为开端,拉开了红海危机的序幕。之后一年半时间里,胡塞与西方多次交手,双方各有胜负,但红海危机始终没有解除。期间美国不是没有调集过先进装备——2024年9月“林肯”、“罗斯福”号航母曾汇集红海;10月又有两架B-2A远程奔袭胡塞,但都没形成合力,更不存在大规模空袭,而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杜鲁门”号延期部署一个月,加上“卡尔·文森”号赶往印度洋,美军至少能在中东维持半个多月的双航母编队。

“卡尔·文森”号的特殊之处在于搭载了F-35C
六架B-2A看似不多,实则加上常驻迭戈加西亚的两架,已经是美军短期内能调动的极限——现役十九架B-2A中,有三分之一回厂升级维护,再去掉盯防东亚的战略架次,八架真的就是极限。KC-135和C-17A本质上是保障机队,特别是C-17A,在B-2A每飞行一小时,都需要十几个小时地面维护的情况下,必须要有充足的物资供应。而迭戈加西亚原本只有两架B-2A,恒温机库和维护设备数量有限,只有战略运输机队全力运转,才有可能撑住“空中补给线”。

娇贵的B-2A需要很多装备辅助
此外,美国空军在迭戈加西亚还部署有B-52H和B-1B机队,总数量近20架,面对防空能力基本为零的胡塞武装,攻击效率不比B-2A差,甚至成本更低。美军这次调集这么多B-2A,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想杀鸡儆猴。而不管为了什么,既然已经摆出八架B-2A在印度洋集结的架势,这仗就非打不可了——B-2A一旦离开本土怀特曼基地,哪怕不出手,消耗也会高出天际,很多甚至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在胡塞不可能主动投降的情况下,美军必然要有收获才会罢休。

B-2A大机队进驻海外基地往往是动手的先兆
20多架重型轰炸机,再加上正在赶来的第二艘航母,以及在周围基地驻扎的美国空军机队,这个架势不可谓不庞大。胡塞武装虽然早就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游击队,甚至不乏反舰弹道导弹这种高端装备,但面对美国海空军的联手攻势,依然没有反抗之力。所以现在大家的期待就是——看胡塞能不能撑过这最多一个月的高强度空袭。过去三年俄乌战争的消耗,让美国很难维持高强度作战(总得给主要战略方向留点家底),混乱的国际环境,也不支持美军航母、B-2A机队一直在红海鏖战,因此,胡塞现在选择只有一个——熬。

面对美国海空军联手,胡塞只能硬扛
熬得过这一轮,凭借控制红海的地理优势,以及廉价的无人机打击策略,胡塞仍有卷土重来的机会。熬不过去,一切皆休,那将是继叙利亚剧变之后,中东地区的又一场大变局。